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传统纸媒在融媒体时代有生存空间吗?

时间:2019-10-16 09:49 0 465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剑客(原载于《商报》)

日前出席菲印刷媒体联合会(UPMG)的年会,聆听主流社会媒体“大咖”们论道,想起之前参加过在中国举办的多次华媒论坛,简直有天壤之别。

本地主流媒体对印刷媒体行业前景普遍悲观,举例说,菲律滨2018年和2019年的纸媒广告数量平均下跌-18%,广告支出下跌-12%。全国报纸读者人数2016年为7.7%,2018年跌至3.5%。小报不跌反升,从2016年的2%升至2018年的2.7%。而根据Kantar媒体公司进行的调查,全国只有4%人看任何种类的报纸,看网络新闻的却高达46%。

从社会阶层来看,2018年看数码(网上)新闻的读者,AB阶层占1%,C1阶层占13%,C2阶层占50%,D阶层占33%,E阶层占3%。

从年龄层来看,2018年看数码(网上)新闻的读者,12以下岁的儿童占16%,13-19岁13%,20-29岁22%,30-39岁21%,40- 49岁17%,50-59岁7%,60岁以上4%。

看新闻所花费的时间上,印刷媒体平均占21分钟,数码(网络)媒体只占4分钟。

根据上述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印刷媒体的读者主要集中在年龄大和中上阶级人士。看网络新闻的都是年轻人和中下阶级较多。但有趣的是,看报纸的人花费的时间是看网络新闻的五倍,这可以看出印刷媒体的优势——深入报道。这种优势是“快餐式”的网络新媒体难以取代的,也可看出读者素质偏低,大家都喜欢“吃快餐”,对深入报道和分析文章缺乏兴趣。

大会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也是要拥抱融媒体,行业人士纷纷呼吁同行要转型,但方法非常有限,无一例外就是网站,推特,脸书等,加上品牌包装,精美网页设计,简要新闻,又或者采取如同《纽约时报》的策略——收费阅读内容。

反观在中国举办的各种华媒论坛或高峰会上,全球华文媒体代表都对华媒事业信心满满,就如同中新社社长章新新指出,两百余年间,海外华文媒体曾出现四次大的历史变迁,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华文媒体步入良好的时代环境。

他强调,中国的发展亦融入世界、接轨国际。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所在国家主流社会,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

章新新说,华文媒体经历两百余年风雨至今仍具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未忘初心、持以恒心、坚定信心。不可否认,华文媒体作为构成海外华人社会重要支柱之一的作用依然突显。在新媒体勃兴的新时代,华文媒体通过多种途径,让文化传播可视、可听、可感。

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干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华文传媒跨文化传播模式创新》的发言,就提升海外华文传媒涉华议题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出了五项策略:从“正面报道”向“负面报道”的结构调整以及从“完美中国”向“完整中国”、从“虚拟中国”向“现实中国”、从“被动他塑”向“主动自塑” 、从“客观叙事”向“具体趣味”的战略转型。

为何菲律滨主流社会传统媒体跟华文媒体相差那么远?主要原因在于华媒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国,无论从采编内容、出版、新媒体技术等,华媒比菲媒占据太多优势。菲媒体只有脸书推特等少数新媒体平台可供转型之用,而华媒的选择非常多,除了菲媒惯用的脸书推特之外,还加上中国自己研发的微信、微博、QQ 、今日头条、手机APP、百度贴吧、华人头条等平台。

这些中国网络媒体平台除了给华文媒体进驻,更为传统媒体提供免费服务和便利,加上国家支持,通过中新社等媒体组建世界华媒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这些优势是菲媒体甚至是西方媒体所没有的。

毋庸置疑,中国在新媒体技术方面远超西方任何国家,二维码、刷脸技术、即时聊天技术、新闻和信息平台软件等,都比西方任何一个软件好用,已经做到老少皆宜的地步,做到了以人为本,继续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而奋斗。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三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