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科岛遇“险”记

时间:2019-6-28 09:27 0 321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9-06-16_6-45-19.png

图为科雷赫多岛上至今尚存的炮台。

作者:宇文芹 (原载于《世界日报》)

3月24日,丽日晴空,我们一行十几人,从马尼拉湾港口乘坐游轮,去科雷赫多岛游览。
  
科雷赫多岛像一个中文的逗号,有力地打在马尼拉湾要冲上,也像一个巨大的蝌蚪游弋在南海,是扼守马尼拉湾的要塞,也是洞察和观测进出马尼拉湾港口船只的要津,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二战时期,这里就发生了著名的美日军队科雷赫多岛争夺战。现在科岛已成为有关军事战争和爱国主题的旅游胜地。
  
8时30分,游轮满载游客准时起锚出发,游客来自菲、韩、中、日、欧美各国,预计当日下午4时返回。我们激动的心情,早已随着海鸥在海湾上空向远方放飞。游轮如梭般在湛蓝如毯的海面上,绣起了一道白色珍珠的镶带。碧海、蓝天、云彩、渔帆……构成了一幅和平安宁的海景图。

大约一小时三十分钟后,我们听到船尾舱外有人惊呼,原来科雷赫多岛已隐约可见。临近时,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整个岛屿,各类建筑似乎潜身遁形,杳无踪迹,恰似一座覆盖着原始森林的荒岛。可等上了岸之后,才发现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游轮靠岸后,早已有四辆观光游览车在岸边静候着我们。我们上了2号观光车,导游的开场白结束了人们的谈笑风生。游览车沿着盘山公路,向着科雷赫多岛深处进发。我们看到和参观到最多的是经过炮火洗礼的军营的残垣断壁,它们一座座伤痕累累,舍弃在丛林间,似乎还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战火纷飞年代的惨烈、罪恶亦或荣光。还有一处处深藏掩映在深山间的巨型大炮,夸张得几乎想与当今的导弹一比高下,有的还昂起高傲不屈的头颅,似乎仍做好时刻发射的准备,仍能把一颗颗怒吼的炮弹射向天空。
  
不知何时,同车身后座位的三个菲律宾美女,引起了我的瞩目。她们笑容灿烂,对我们探寻的目光始终报以微笑。她们如影随形,时时闯入我的镜头,成为我照片里的人物风景。正午时分,我们在一处休闲场所共同享用菲式自助餐。异域美食,成为舌尖上的享受。

令我最难忘记的是在该岛上的菲律宾人民独立革命纪念馆。馆外有农人和农具的雕塑;馆内有农人武装器具的陈列和浮雕。虽然武器简陋,条件艰苦,但却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历史昭示着侵略必亡的真理。
  
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园陵和道场。一边是美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在科岛的英雄墓园,一边是战死日军的神坛道场,二者相得益彰,得以和谐地安眠一处,仿佛在向人们警示那段历史的荒谬。
  
最后,我们来到蝌蚪尾巴处的日军秘密防空隧道,当年,当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部分残余日军依然凭借着这条隐秘的隧道负隅顽抗,这也是科雷赫多岛争夺战中最为惨烈和伤亡最多的地方。漫步那条幽深的防空隧道,凭吊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但结论毫无疑问彰显著:正义必胜。
  
愉快的时光总是那样匆匆,不知不觉中,下午已过大半,我们乘着观光车,用留恋的目光最后一遍逡巡着这座美丽神秘的岛屿,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4点未到,我们准时上了归船。可是时间一点点过去,快到5点了还没有开船。我们忍耐不住,可菲律宾游人却仍然安闲自在地聊着天,好像他们并不打算回去似的。领队郭老师去问个究竟,才知船推动螺旋桨发动机的关键部位出了故障,船长和几个机械船员正在大汗淋漓地抢修呢。船长的一句话“5点半开船!”给了大家希望,也安抚了我们焦躁的心。可5点半已过,还不见修好的迹象,天色渐渐地暗淡,热带的暑气也开始败退,海岛的晚风阵阵袭来,我们感到丝丝的凉意。6点还未开船,我们开始与船长交涉。我们一行明早还要赶亚谨诺国际机场8点飞往中国大陆的班机,如果今晚不能返回马尼拉势必延误明早班机,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船长答应向马尼拉湾总公司申请调配新的游轮前来接应,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6点半时,游轮乘务员突然用喇叭通知:晚餐已为大家准备好了,让我们上岸边的宾馆就餐。在五星级的宾馆内,菲国游人一边美美地用餐,一边欣赏着岛屿的夜景,似乎还遐想着要能在这宾馆内住上一宿就更浪漫了。日本和韩国游客依然安心等待“默不作声”,听从菲国旅游公司的悉心安排。我们怀着焦急的心情匆匆地吃饭,心想怎么就与这异国陌生的岛屿有着如此的纠缠呢?一边在暗地计算:接应的游船已驶离码头,出发一刻钟了,半小时了,航程已行驶三分之一了吧……就在我胡思乱想之时,突然有服务人员拿着扩音喇叭到餐厅宣布:游轮7点10分准时返航!幸福来得如此之快,令我们大慰,仿佛鲁滨逊看见了远方驶来的帆船,绝地重生。我们踏上游轮时,才知故障已清除。大约9点,我们安全抵达马尼拉湾港口,总算化险为夷。
  
现在回想,面对“危险”,不同民族人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中国人有着一种危机意识和自救基因,所以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大韩和大和民族人表现了一种有序的听从指挥的纪律观念;而菲国人们和欧美游客则有着随遇而安、安闲自乐的情怀。
  
科岛之旅,旅中遇“险”,险后反思,意味无尽,铭记至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