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菲律宾华侨史话》一代华侨领袖李清泉

时间:2017-5-19 17:55 0 324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7-05-19_17-54-44.png

李清泉(1888—1940)是二十世纪初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活跃在菲律宾政治、经济舞台的杰出人物,被称为“菲律宾经济发展史上占有永久地位的人”;是菲律宾华侨史上最有建树、声誉卓著的爱国华侨领袖,没有之一。

享有“菲律宾木材大王”的美誉
      
在晋江县金井镇石圳村,李清泉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华侨家庭。12岁那年,家人把他送到厦门同文书院。
  
彼时,马尼拉王城内的西班牙总督向美国投降。厦门被英国所迫开埠通商。美国领事和几个中国人合办了同文书院,院长是美国人,对英语教育自然非常认真。少年李清泉对英语发生了兴趣,这对他的终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李清泉知道自己将来也会和父辈一样,到那个叫“吕宋”的地方去。只是这一天来得有些早。在同文学院快乐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李清泉跟随父亲到了马尼拉,就在成美木业公司工作。他白天劳动,晚上还坚持学习英文。父亲见他这样勤奋,就送他到香港圣约瑟西文书院。
  
展现在李清泉眼前的香港,已是一个有模有样的现代化都市。入夜,读书倦了的李清泉,会到海边散步。中区正在填海造地,海岸线换上了新貌;城市里有了电灯的光明,夜晚同样生机勃勃。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是马尼拉,要是厦门也有电灯、电话、电报那该有多好。他坐上坚尼地域到筲箕湾的电车,体验速度与激情。30年后,他使厦门的海滩改变了轮廓,漳龙铁路在福建南部的山区里穿行。
  
香港4年,李清泉所学到的不只是英文,还有香港怎样进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其中影响最深的是,金融在经济建设中如何起作用。
 
1906年,完成学业的李清泉回到菲律宾。他没想到,离开时冷冷清清的街道,现在已人来人往,像香港一样,大家都在建设道路上奋进。原来,菲律宾自1901年停止抗美活动,成立了文治政府,施行土地改革,和美国进行自由贸易。
  
时代的弄潮儿正迎来一波大浪。李清泉希望成美木业能为菲律宾经济做出贡献。他的木材事业快速发展,其原因,一是他1919年被选举为马尼拉中华商会会长,后又连任数届,在扩展业务方面很有人脉关系;二是1920年斥巨资收购当时生产能力居菲律宾第二位的美资内格罗菲律宾木材公司,由此得以大力拓展海内外市场。
  
到了20年代晚期,李清泉的木材生意达到全盛期。他拥有两个持有伐木和锯木长期特许权的大林场;一家以马尼拉为基地的母公司,每年制作、配送和销售的木材、木制品达数百万板英尺;还有一家船运公司,主要为他自己公司的岛间运输和出口服务;拥有一支运输船队、接驳船艇,以及码头设施,因此他的木材可以运到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欧洲和南非。
  
李清泉经营木材业有一个显著特点,植林、采伐、贮木、锯木、制材、加工、销售、运输和出口等一系列经营环节,他都掌控在自己手里,使“木材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出口产品部门……约控制了菲律宾木材交易额的80%”。因此,在菲律宾,李清泉有“木材大王”的美誉。
  
李清泉不光英语说得好,还懂得与欧美人士相处,在美国人统治菲律宾的时代,这是他事业成功的主观原因。

奉献华侨社会深谋远虑

华侨社会是工商业社会。李清泉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使他成为侨社推重的人物。加上他个人的见识、热心服务的精神,使他在1917年被选为马尼拉中华商会董事,并于1919年当选为会长。

“五四运动掀起了中国反帝、反日的巨浪。在菲律宾,中国人在李清泉的领导下,默默地负起他们作为国民的责任”,《马尼拉时报》这样报道。这时,李清泉只有31岁。一直到1940年去世,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菲华社会的实际领导人。
  
菲华社会在李清泉的领导下,虎虎生气。加上美国对菲律宾的大力开发,作风开明,其时菲华社会充满朝气。
  
在实际工作中,李清泉还是深感侨社组织松懈,没有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特别是华侨资金大有增加,但金融掌握在外国银行手中。正在运筹帷幄之时,一位“贵人”出现了。
  
黄奕住,印尼首富及糖王,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919年冬天,他到菲律宾观光,与李清泉等朋友乡贤谈起“金融机关悉操外人,亟自为谋,以厚基础”。英雄所见略同,黄奕住当即认股菲币100万。经过7个月的筹备,中兴银行于1920年开业。
  
黄奕住比李清泉年长20岁,从此二人亦师亦友,成就一段君子之交的佳话。
  
华人银行并不仅仅是为菲华社会提供资金支持,它还有着很多看不见的影响。华侨社会是工商社会,华商们在商言商,且一般只管自家生意,相互间接触不多。只有银行为了营业本身的需要,和多种不同行业交关,加上利益相通,对时局、社会的看法就较为全面。李清泉通过银行建立领导核心的作法,后来也为马科斯总统所效仿。
  
银行帮助资金调济运用,促进了华人资本的积累。由此,菲华社会结构也逐步改变。女性数量成倍增长,使菲华社会由侨寓社会蜕变至定居社会。随之,新生的学童越来越多,华侨学校相应增加。

西文薄记法案力争到底
      
1921年2月,一向四季如夏的菲律宾居然有些寒意。歧视华侨、限制华侨工商业发展的法案——西文簿记法案竟被菲律宾国会通过了。
  
该法案规定,华侨工商业户记账不准用中文,必须用英文、西班牙文或菲律宾文,违者处1万比索以下罚款或2年以下监禁。
  
法案颁布后,在菲华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簿记法无疑对华侨商人,尤其是中小店主将带来巨大的冲击。数以万计的华侨中小店主不谙英文、西班牙文或菲律宾文,且因本身规模小、盈利有限,无力外请专职记账员,势必面临高额罚款或牢狱之灾而被迫关门歇业,数万华侨家庭将因此失去生计。
  
得悉消息,李清泉马上向美驻菲总督哈里森提出异议,又派员到美国向美国总统和美国国会请求干预此案。美国新总统哈定因此派出代表团到菲律宾考察此事。
  
李清泉又发动华侨再掀抗议浪潮,还动员南洋各地华侨社团予以声援,得到各国华侨社团的热烈响应。迫于压力,菲政府不得不宣布“法案”推迟一年实施。
  
“西文簿记法案”不仅仅是阻碍了华侨的生计,更是一项辱华法案,是对中华民族的公然蔑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对外侨在记账使用文字上施加侮辱性法律限制,国际上从没有过这种先例。菲华社会决心团结一致,抗争到底。时任马尼拉中华商会会长的李清泉担起重任,全力以赴保护全菲华侨的利益,历时5年,终于迫使菲政府取消这个法案。
  
抗争西文簿记法案的收获是巨大的。酝酿之初,马尼拉的商团只有中华商会、木商会、福联和布商会,胜诉之时,已有铁商会、米商会、烟商会等。各地也成立了商会……华侨商人在抗争中自己组织起来了。中华商会也因簿记案而扩大组织,成为了侨社的领导中心。
      
在这一抗争过程中,为了扩大宣传,李清泉把原来由中华商会出版的《华侨商报》月刊改为日报。

建设新福建殚精竭虑

“请问,去容谷别墅是往这里走吗?”今天的鼓浪屿,被称作“万国建筑博物馆”,1000多幢老别墅筑就了它独特的风情。蜿蜒起伏的小街巷里,常可见游客们按图索骥,想要寻找声名遐迩的容谷别墅。
  
它的主人正是李清泉。对于李清泉,不仅是游客,厦门本地人也常常只联想到这座容谷别墅。个人是健忘的,但历史不会忘记。厦门海滨公园、轮渡码头一直到沙坡尾这一带的填海造堤工程,中山路上的11幢4-5层的大厦、关帝庙到大生里的几十幢大厦,都和李清泉有关。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爆发,鹭江道上当时就会有巍峨的大楼矗立。李清泉没有忘记他在香港时的壮志,要让家乡像香港那样现代、漂亮。
  
他提倡实业救乡,成立闽侨救乡大会,致力于福建的开发和建设。建设新福建,要号召绝大多数福建人来参与,起手工作就是宣传,《新闽日报》应运而生。在维持地方秩序、武装侨乡前提下,闽侨救乡大会还讨论兴办实业与教育,建筑全省铁路,兴办漳龙路矿。
  
在救乡会的领导下,在李清泉的带动下,南洋华侨对福建的投资开始发生兴趣。由于当时闽南各地还是土匪横行,只有厦门因为是通商口岸,鼓浪屿又是公共租界,地方秩序和治安情形都比较好。所以华侨把投资建设家乡的热情,集中在了厦门。鼓浪屿犹如乱世里的世外桃源,承载了华侨的思乡爱国之情。
爱国之事放胆去做

李清泉把祖国的安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敬佩。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消息传到南洋,李清泉拍案而起,联合发起组织“国难后援会”,以动员华侨投入支援东北人民的抗敌斗争。同时通电美国等国,呼吁国际舆论制止日本侵华行径。他还捐资20万元支援东北义勇军。
  
1932年,日本侵略军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入侵上海,李清泉立即同杨启泰、王泉笙、曾廷泉等发起成立“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为了更广泛地动员华侨投入抗战,中华商会和马尼拉国民党支部联合召集各华侨团体联席会议,“共策一切救国方略”。会上决定成立“国难后援会”,推举李清泉为主席。并随即筹集巨款资助淞沪抗战和东北义勇军。
  
在抗日斗争中,李清泉另一突出贡献是发起“航空救国运动”。他召集各界侨领共商航空救国事宜,并“慨然独捐战斗侦察机一架以为侨界倡”。捐机活动立即得到菲律宾侨胞的响应,共募资300万元,购机15架命名为“菲律宾华侨飞机队”。这是华侨最早的捐机活动,从此,蓝天中翱翔着华侨战机,祖国抗战如虎添翼。
  
当看到海外华侨抗日救国情绪日益高昂,而南洋各地华侨均各自行动缺乏统一领导时,李清泉认为应成立全东南亚华侨抗日组织,以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华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于1937年秋致函陈嘉庚建议“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这就是之后声名远播的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为总会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自1938年—1941年三年之中,共筹款2.64亿国币,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

李清泉身患糖尿病,但他以抱病之躯为国奔走,致病情恶化,临终之时,留下遗言:“将10万美元遗产给祖国抚养难童”。人们盛赞他是“至死不忘救国的人”。
  
菲律宾政府按照给予一个功绩卓绝的伟人的礼仪,为李清泉举行隆重葬礼。出殡那一天,菲律宾政府下半旗志哀。送殡沿途人海如潮,人们争相向这位杰出人物做最后的告别,悲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马尼拉城。


来源:厦门《鹭风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