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与戏剧相遇 与文化同行

时间:2024-5-17 15:31 0 6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图②:戏剧《浮士德》剧照。
  田 野摄
  图③:戏剧《安·兰德》海报。
  图④:戏剧《千里江山图》剧照。
  图⑤:戏剧《雷雨》海报。
  图③至图⑤为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组委会提供

春夏之交的上海,被阳光、雨露和戏剧环绕。4月26日,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拉开帷幕。“国际静安,全城有戏”。在鳞次栉比的楼宇间,人们走过一道道绿树掩映的巷陌,寻访戏剧佳作。《千里江山图》《浮士德》《暴风雨计划》《低音大提琴》《等待戈多》……18天时间里,24部国内外新创和经典戏剧如星辰般闪耀9家剧院,共展演104场,其中上海首演率达83%。戏剧,这一绵延人类文化史的艺术形式,在中外戏剧人的不懈探索下,焕发出蓬勃朝气,恒常如新地讲述着与国家、与生命、与永恒相关的诸般命题。来自世界的人们讲着不同的语言,在戏剧中相遇、相知、相交。

讲述红色故事,展现家国情怀

4月26日晚的美琪大戏院,戏剧《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卷,用冷静克制的叙述声调刻画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共产党人群像。导演王晓鹰说:“我想让这部戏剧配得上一个奔涌的词——风华绝代。”大幕落下后如潮的掌声,见证了导演所言不虚,亦见证了革命理想依然具有时代意义,能够激起观众心底奔涌不息的共鸣与感动。

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由作家孙甘露创作,曾获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故事围绕身处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以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摹出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记录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而如何在有限的戏剧时空中将20多万字的小说呈现于舞台,是巨大的挑战。

经过反复讨论,王晓鹰和编剧赵潋最终将一部“立体”的小说立于舞台之上。戏剧《千里江山图》采用叙事体形式,将小说朗读和戏剧表演有机结合:开场时,演员手持小说,在舞台上共读《千里江山图》,并在朗读过程中交替“入戏”,轮流成为“书中人”,演绎故事情节。当切换到另一个视角时,演员换装“出戏”,变回“朗读者”。这样的架构令剧情推进不依赖于场景切换营造出的线性时间流逝,而是在舞台中央的演员空间和侧面的读者空间中充分展开,令观众产生较强的代入感,边观剧边“阅读”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

戏剧《千里江山图》将原著含蓄内敛的情怀通过诗化意象张扬开去,将伟大悲壮的牺牲精神浓缩为一场聚餐、一次告别、一个拥抱。最后一幕中,全体演员面向观众,背对自己角色的影像,交替朗诵原著中的《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有时候,我仿佛在暗夜中看见了我自己。看见我在望着你,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一直望着你,望着夜空中那幸福迷人的星辰。”渐渐地,他们汇入历史上革命者的集体影像——人物融入了角色,最终融入了历史。

阐发经典作品,实现跨文化对话

一直以来,对经典戏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的亮点。本届戏剧谷上,各国戏剧人以世界经典戏剧为支点,令当下与历史互为镜像,将国别特质、民族特色与人类普遍精神图景相融合,创作出多部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例如立陶宛戏剧大师里马斯·图米纳斯带领中国团队重新创排的歌德不朽诗体剧《浮士德》、巴黎北方布夫剧场制作演出的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剧《暴风雨计划》,以及希腊导演提奥多罗斯·特佐普罗斯带来的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开山之作《等待戈多》,等等。

4月26日晚在云峰剧院上演的《浮士德》是导演图米纳斯与中国戏剧人一场跨越生死的约定。今年3月6日,他与世长辞。《浮士德》成为他首次与中国团队合作、亲自创作排练并完成舞台演出的唯一作品。制作人雷婷对我说,她仍然记得图米纳斯得知自己重病后在电话里对她说:“婷,你放心,我死之前肯定给你把戏排了。”去年7月,《浮士德》剧组一行18人远赴以色列特拉维夫,与图米纳斯汇合、排戏。他没有告诉剧组,他在特拉维夫接受放化疗。剧组也没料到,他是半天放化疗,半天来排戏。雷婷说,剧组是“奔着戏剧的光亮而去”。

《浮士德》果然闪烁着戏剧的光亮。这部由中国演员用地道中文台词演绎的《浮士德》不仅是歌德经典戏剧的再现,还是图米纳斯带领中国演员重返近代德意志世界所完成的一次精神历险。借由戏剧,时间、空间、语言与文化在异质性的交汇与交融中获得了新生。青年舞蹈家尹昉在剧中扮演梅菲斯特,他用准确优美的肢体语言、饱满清晰的台词表达和灵光绽放的表演塑造出不同以往的舞台形象,颇具戏剧感染力。在他看来,歌德戏剧的经典性毋庸置疑,其文本的复杂与多义永远为新的解读提供可能,因为“每个时代都能照见其中,每位观众都能在某些瞬间投射自我”。提起图米纳斯,他说:“排演伊始,我就像一张白纸,手足无措,在他的启发与引导下渐入佳境。下半场,导演没有再多指导,让我自由发挥。‘生命短暂,艺术长存’,这是梅菲斯特的剧中台词,也是图米纳斯的人生缩影。”

临终前,浮士德面对广袤大海和滚滚波涛犹如顿悟般缓缓道出:“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才能享受生命。懂得了自由的可贵,才配享受自由。即使前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也值得这样去走过生命的长路。”这一刻,戏剧演员王砚辉、游历大千世界的浮士德和导演图米纳斯的身影与精神完成了跨越时空的重合,凝聚成舞台中央上下求索的浮士德形象。

由中国团队呈现的《浮士德》洋溢着图米纳斯“新幻想现实主义”的鲜明戏剧风格:灵动、浪漫,同时凸显剧作本身的凝重与崇高。在优秀导演的带领下,深耕经典,反躬自身,通过创造性解读呈现经典作品,我们的戏剧创作在获得世界戏剧滋养的同时得到提升,在世界戏剧版图中赢得一席之地。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戏剧谷特设“节中节”法国戏剧单元,《暴风雨计划》、《复·调》和《安·兰德》共同展现出法国当代戏剧的审美与品质。《暴风雨计划》极简的舞台设置和浓缩的寓言式故事如结晶体般折射出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在创作晚期“返璞归真”所追求的纯粹与自由,法国演员们则以轻盈流动、细致入微的表演完成导演和原著作者莎士比亚晚年“大道至简”的戏剧理想;《复·调》介于戏剧与舞蹈、悬疑剧和个人精神独奏之间,用俄罗斯套娃式的结构将观众带入迷宫般的神秘世界,传递出法国艺术家瓦伦蒂娜·科尔特泽对摇摆不定的现实世界的诸多思考;《安·兰德》的舞台既简洁又充实:一支管弦乐团、一个半透明的带有美元标志的玻璃柜和身着黑色上衣、棕色裤子的安·兰德,该剧勾勒了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安·兰德的一生,并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探讨了她矛盾丛生的思想、与资本主义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绵延至今的影响。

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是一次戏剧的盛宴。在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和创造力爆棚的致敬经典外,人气佳作、青年原创、儿童精品和学院特展等板块也佳作迭出:独角戏《低音大提琴》、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恋爱吧!契诃夫》、故宫博物院出品的歌舞剧《猫神在故宫》、上海戏剧学院教师版《雷雨》……本届戏剧谷上,一辆专属的“戏剧地铁专列”满载设计夺目的演出海报和饱含智慧的戏剧箴言在城市中日夜穿梭,中外戏剧人和观众们饱含对戏剧的热忱与爱,搭乘这辆驶自春天的地铁,前往鲜花盛开的夏日未来,戏剧的丰饶与美好一路同行。(王佳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第 1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