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Hi财经丨火锅“出海”,有戏否?

时间:2024-5-15 10:09 0 6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火锅正在海外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为最受海外消费者欢迎的中餐品类之一,火锅以标准化的烹饪工艺、花样的食材搭配和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带起中国餐饮出海热潮。火锅头部企业海底捞也借势发展其海外业务。
近日,在勇闯港交所后,“国际版”海底捞又传来赴美上市的消息。据海底捞的海外业务主体特海国际(09658.HK)公告,特海国际董事会宣布,决定将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公开发售新的美国存托股份,推动特海国际在港股和美股双重上市。目前特海国际已申请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美国存托股份,股票代码为“HDL”。

据悉,特海国际由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分拆独立,负责海外市场业务运营的公司。海底捞的海外业务起源于2012年,彼时海底捞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设了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迈出了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2022年12月30日,特海国际以介绍形式在港股上市。
对于特海国际此时推动双重上市原因,特海国际相关负责人向海外网表示,“建议双重上市将为美国存托股份创造公开市场,扩大本公司股东基础,获得额外资本,提升特海国际在国际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企业形象和影响力,继而进一步加强股份流动性,提升品牌以及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特海国际推动双重上市一方面是希望扩大自身在海外的商业版图,另一方面则是想把握当前中餐出海的浪潮。”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向海外网表示。
从资金用途来看,特海国际表示,双重上市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的约70%将用于提升品牌并扩大全球餐厅网络;约10%将用于投资供应链管理能力,例如建设更多的中央厨房;约10%将用于研发,以增强数字化和其他技术在餐厅管理中使用;剩余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当前中国餐饮在海外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弗洛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1年,海外中式餐饮营收2611亿美元,占国际餐饮市场的9.9%。预测2026 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近3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仅火锅品类就有望达到289亿美元。
截至2023年底,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共经营115 家海底捞火锅餐厅,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17家位于东亚地区,18家位于北美地区,10家位于其他地区。
“火锅品类出海有着先天的优势。传统中餐烹饪方式多变,不同厨师烹饪在口味上也存在差异,而火锅品类的标准化程度高,且不需要厨师,更容易扩大产出和标准化,是比较适合出海的品类。”汪洪栋告诉海外网,“随着海底捞、呷哺呷哺等企业在海外开店,也会对海外中餐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近年来,去海外寻找蓝海增量市场,早已是各火锅品牌们的一大趋势。“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则在2023年初成立国际事业部,启动全球扩张,同年在新加坡开出海外呷哺呷哺火锅首店。国内老牌涮羊肉火锅小肥羊以“快乐小羊”的新品牌身份出现,进一步聚焦海外市场,首家门店落地美国波士顿。川味火锅小龙坎也公布了在海外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4年6月底,小龙坎将在欧洲拥有十家店。除此之外,大龙燚,朱光玉、蜀九香、蜀大侠、朝天门、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不过,在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海外市场虽大,但是其发展也更加复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并且火锅品牌在布局门店、供应链以及中央厨房的搭建成本也比较高。”
根据特海国际招股书中表述,公司于亚洲的每家餐厅开业前成本性支出介乎于17万美元至40万美元,而于亚洲的每家餐厅资本性支出一般介乎于14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而在其他国家开店的成本更高。
目前来看,特海国际覆盖国家虽多,开店速度却并不算快。特海国际在财报中称,2023年,特海国际全年新开4家门店,同时还因物业自身转型而关闭1家餐厅。除海底捞火锅餐厅外,特海国际亦拥有若干其他品牌餐厅,在包括但不限于快餐、清真火锅等业态中探索。
对此,特海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海外网,“我们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地将火锅与各国饮食习惯相融合,为消费者带来舒适、有意思的就餐体验,分享火锅文化。除了着重于门店的质量和数量,特海国际也积极扩展餐厅网络、孵化新的业态,比如2023年底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清真火锅、海底捞食馆等。”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财报和特海国际数据,特海国际的业绩尚不稳定。财报显示,2023年,特海国际的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2.95%至6.8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上升162.19%至2565万美元。然而在2023年实现盈利前,特海国际已经连续亏损四年。2019年至2022年,特海国际分别实现营收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和5.58亿美元,同期分别亏损3301.9万美元、5376.0万美元、1.51亿美元和4124.8万元。
如此看来,特海国际的发展之路虽然开阔,但并非皆是坦途,想要在赛道中脱颖而出,或许仍需要在成本和业绩间寻求更加平衡之处。(海外网 穆瑀宸)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