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 银行与信贷

时间:2023-2-5 10:17 0 27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gif

DSC0001.jpg

文/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
金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逻辑框架,清晰地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中小银行作为区域性重要金融力量,在服务区域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中小银行如何切实增强服务实体能力,形成自身独有的生存发展之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以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唯有坚持金融的人民性,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支撑。中小银行作为区域性重要金融力量,在服务区域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缺失、发展定位的偏离等,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在以新金融实践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中小银行只有加强对金融本源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本质要求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时代金融工作基本逻辑,才能切实增强服务实体能力,形成自身独有的生存发展之道。因此,中小银行要主动作为、勇于斗争,持续优化金融生态,聚焦区域重点领域发展,增强“三个回归”,加强数字化转型与加强党建引领,构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金融体系,把服务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金融保障。
金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目标体系、本质要求和实施路径。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路径。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对外要加强国家总体安全,对内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以金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金融赋能,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中国式现代化主要内容来看,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内部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就是以乡村振兴带动共同富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为此需要金融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包容性;外部需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以“一带一路”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富裕,避免“金德尔伯格”陷阱,为此需要金融资源配置的开放性、共享性。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从对外确保国家整体安全来看,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动摇,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从对内从严治党来看,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逻辑框架,清晰地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中小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金融创新与加快金融实践,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着力点,增强国家金融安全,推进服务实体经济再升级。
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路径
中小银行作为区域性重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其基本职责与使命。中小银行应进一步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构建支持创新和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主动作为,支持新发展格局塑造;深化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严守底线,助力国家总体安全;党建引领,建设美好金融。
遵循规律,构建长效化支持机制。中小银行构建长效服务实体经济机制,一是主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推进中小银行重点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助力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主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中小银行自身发展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将金融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有效对接,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三是主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均衡性和包容性,推进中小银行将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付费¥5
阅读全文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3年1月刊(总第110期)。
本文编辑:孙世选


DSC00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