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菲媒体人探访流落中国的菲王室后裔

时间:2015-9-14 05:53 0 42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RI菲律宾记者 王化雨

  “苏禄东王墓及其后裔,是传承中菲世代友好的见证。”

  菲律宾媒体团的记者们来到山东德州,拜謁了菲律宾苏禄东王墓,並採访了苏禄王后裔后,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

  距今约600年前的明朝永乐年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人组成友好使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明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

  苏禄东王前来明朝朝拜,倾举国之力,不仅带著其他两位王,还带上了自己的王妃和三个儿子,隨从数百。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20多天后,三位国王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回国。但不幸的是,东王在取道山东途中,不幸遭疾,於1417年9月13日病故於德州以北安陵镇驛馆。

  儘管苏禄东王与永乐皇帝仅仅有短暂的接触,但苏禄东王的睿智亲和给明朝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王的去世使皇帝深深遗憾。哀思之情无以表达,永乐皇帝按照中国礼节为身故朋友赠謚號“恭定”,按王的规格举行厚葬之礼,於德州兴建“苏禄王墓”。这样的安排也是依照苏禄东王临终前的遗愿——他的身体永远留在了中国。

  苏禄东王死后,其长子督马含率眾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考虑到他们的伊斯兰教信仰,永乐帝又专门从今天的济南附近调伊斯兰徒夏、马、陈三姓来德州侍奉王妃及两位王子,对謁留中国的东王家眷以“王室之礼”厚待。

  苏禄王后人今如何

  苏禄王留在中国的两个儿子——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他们的后裔在中国德州世代传承。后人分別以“温”和“安”为姓氏,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今天,在苏禄王后人居住的德州北营村有一座大清真寺。这个清真寺並非当年永乐皇帝赐建,而是一百年后的明万历年间,由苏禄王后裔和附近的穆斯林自发捐资兴建而成的。对於这些远离故土的人,清真寺建成,他们的信仰终於找到了归宿。

  如今,经歷了数百年岁月的苏禄王墓及清真寺受到妥善保护,1988年,它们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也有菲律宾企业家为之捐款。

  在苏禄东王墓近旁,还有他的王妃和两位王子的陵墓。当年,深爱东王的他们怕他独自葬在异国他乡孤单,留下来守陵,死后也陪伴苏禄东王的身旁。

  “80后”姑娘安静是苏禄王第19代孙,也是陵墓现在的管理员。她向菲律宾媒体代表团介绍,如今,像她一样,苏禄王的后裔们早已融入中国,他们与中国人没有什么不同。歷代以来,德州北营村的“安”“温”两姓后人如同中国百姓一样,守土耕种,怡然自得。苏禄王的后裔中也涌现出一些杰出人才,为中国做出贡献。近代比较著名的,有抗日將领安树德。

  不过,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与普通中国人生活还是有所不同。通过与苏禄王后裔和清真寺的阿訇交谈,菲律宾媒体人瞭解到,500年来,这里保持一个习俗,就是每週日在清真寺举行一次祭祀苏禄王的特別仪式。

  增进中菲民间交往

  “古墓埋客帝,丰碑载友谊”。明、清两代,不少诗人、学者来瞻仰凭弔,並留下了许多诗篇。清朝诗人冯廷槐写下“生为朝贵客,死作邵先贤”,高度评价了这位友好使者,对两国友谊所做出的贡献。

  近代以来,苏禄王留在中国的一脉骨血也在中菲民间交往上发挥了特別的作用。1980年6月时任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

  2005年,在中国驻菲使馆的安排下,苏禄王后裔代表一行到访菲律宾,受到了时任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接见。

  2013年,菲律宾苏禄王后裔梅里安姆·唐劳·基拉姆公主等一行9人来到德州拜祖寻亲。

  儘管近期中菲政治关係暂时遇冷,但是,两国民间割不断的往来始终维繫著人民之间的友谊。“苏禄东王墓及其后裔,是传承中菲世代友好的见证。”菲律宾媒体团的记者们在拜謁了菲律宾苏禄东王墓,並採访了苏禄王后裔后,不禁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