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国学者又被国际学术期刊大规模撤稿

时间:2017-4-21 20:37 0 202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世界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21日发布消息称,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撤稿107篇论文,名单中大部分作者来自中国。
  施普林格方面称,这些论文的作者提供虚假的审稿意见。部分论文作者冒用本领域专家的姓名申请邮件地址,并在该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从虚假邮箱向期刊提供正面夸赞论文的审稿意见。
  2015年3月开始,包括施普林格在内的多家国际出版集团曾4次集中撤稿,其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这一次,“中国学者欺骗国际期刊”再度撩拨人们本已敏感的神经。
  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紧急会见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负责人,了解撤稿事件发生经过。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表示,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续。他说,《肿瘤生物学》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审信息,反查了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这批被撤论文。
  安诺杰强调,撤稿事件是全球性问题,并非针对中国作者,“其他国家作者的论文也存在因虚假同行评审等原因被撤稿的问题”。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表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他指出,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
  安诺杰对这个说法表示赞同,他说,出版集团正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内控机制,他们也已解除与涉事期刊的合作。
  在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调查时发现第三方中介机构在学术不端的案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家被曝光的第三方机构“代写及买卖论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安诺杰说,出版集团在调查此次大规模撤稿时发现不少作者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稿。“‘第三方’中介对虚假同行评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他说。
  王春法回应说,同时必须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中国科协愿意加强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在出版诚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科技期刊出版诚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