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神话之鸟”见证两岸携手护飞路

时间:2025-11-15 18:44 0 2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台湾摄影师分享展出作品的创作故事。

主办方供图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最紧要的“加油站”。2008年,一只下喙被塑料管套住的中华凤头燕鸥“小管”,在福州与马祖被同时记录,两地决定共同营救“小管”,此事也首次证实了两地的中华凤头燕鸥为同一种群,并开启了两地长达17年的联合保护历程。
近日,“同根同源 共护湿地生态家园”——闽台两地生态成果展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湾会馆举办。展览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了2008年以来闽台两地围绕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物种保护开展的学术交流、联合调查与公众教育等合作历程,从多维度呈现两岸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丰硕成果。
作为两岸科举文化、宗亲血脉与民间信仰交汇的历史见证地,福州台湾会馆自清末即为台湾士子渡海赴乡试的栖身之所,是“闽台同根同源”最具象的空间载体。此次生态成果展选址于此,以湿地航拍、珍稀水鸟高清照片、青年文创产品等形式,将福州台湾会馆变身沉浸式“湿地展厅”,让300余年“渡海赴考”的文脉记忆与当代“携手护飞”的保护行动在同一空间叠合,彰显出两岸同根同源、共护生态的情怀。
展览现场,一幅由两地同胞共同绘制的7米长中华凤头燕鸥画卷徐徐展开,引人驻足;台北野鸟学会首次赴榕参与科普摆摊,与福建多家保护机构同台展示湿地保护成果;两岸小朋友联袂演唱的福州话歌曲《鸟囝飞》与台湾童谣《天黑黑》,以童声传递生态共护的理念。
“从互通鸟类环志数据到共编繁殖管理手册,从轮流值守无人岛到同步打击盗捡鸟蛋,我们几乎把能合作的环节都跑通了。”台北野鸟学会前理事长阮锦松表示,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是濒危物种,被称为“神话之鸟”。此次成果展首次把两岸多年合作的成果轨迹“一页式”公开,回顾了“神话之鸟”从濒临灭绝到种群回升的全程,是“两地生态协作的活教材”。
在摄影展区,由两岸同胞拍摄的100幅摄影佳作展现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与台湾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闽台两地珍稀濒危水鸟的身姿以及闽台同胞携手开展联合调查的身影,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被称为“小海鸥”的两岸青少年志愿者讲解员担当现场导览,将闽台候鸟迁飞、湿地守护历程化作童言童语,讲述两岸携手共护生态的故事。
“影像就是最有温度的证据。”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闽江河口湿地目前记录有野生动植物137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1种,各类生物和谐共生。常年分布和在此越冬的水鸟总量超过5万只,其中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物种。“这些数据背后,是两岸同胞一起蹚水、一起分享、一起欢呼的故事,也是携手共护生态的生动注脚。”
本次成果展由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省台联经济社会法律委员会、福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将持续展出至11月28日。主办方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闽台湿地保护成果与文化的交互传播,让“神话之鸟”的故事飞得更远。(本报记者 金 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15日 第 04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