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爆火之后,何以破局立新(深观察)

时间:2025-11-10 11:01 0 3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盛夏芬德拉》海报。




《家里家外》海报。




《弄潮》海报。




《贝家花园的秘密》海报。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

虽已经是秋冬时节,日前在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现场却“热浪袭人”。当天的北京会议中心8号楼多功能厅不仅座无虚席,连两旁和后面的过道都站满了听众,这也成为微短剧这个新兴行业爆发式增长的生动注脚。
来自论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同年全国电影票房总量,今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近千亿元。市场的繁荣催生了《家里家外》《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狮城山海》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一些微短剧作品不仅在国内“出圈”,更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播放量超过数十亿,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
不过,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微短剧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跟风、低俗、同质化这些现象仍然客观存在,伪流量倾向还有市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冬指出,“必须加快推进微短剧从作品向精品跃升,从流量爆款向时代精品迈进,不断铸造高原,勇攀高峰”。
同质化困局如何破解
常看微短剧的观众不难发现,同一个故事可能被不同的演员演绎过多个版本,甚至十几二十个版本也不稀奇。当然,同质化还有更多表现,比如在题材层面,以“霸道总裁爱上我”“重生复仇”“替嫁新娘”“萌宝助攻”为主题设定的故事被密集拍摄;在故事层面,目前大量作品遵循“身份错位—真相大白—终极打脸”的三幕式结构;在人物设定层面,除了主角的“霸总”与“灰姑娘”、“复仇女神”与“渣男前夫”之类固定搭配外,具有一定功能的配角也趋于固化,比如总有一个“绊脚石”女配角,一个负责插科打诨或传递关键信息的闺蜜或兄弟,以及一个在最后关头支持主角的权威长辈等。
“哪部火,就跟风做,这是商业的效率权衡,也成了同质化的根源。”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曾映雪指出,这种“复刻爆款”的做法在行业发展初期确实能让创作者和平台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但也埋下了同质化的隐患,接下来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在所难免。
对此,平台方已经开始行动。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透露,平台今年先后3次大幅提升微短剧审核标准,促使创作者不断打磨剧本,摒弃以往简单猎奇的创作套路,更加注重剧情的逻辑、人物的丰满和故事的内涵。这一举措正在推动行业从单纯的“流量逻辑”转向更健康的“故事逻辑”,让真正用心讲故事的创作者脱颖而出。
观众的成长也在倒逼内容升级。天桥短剧联合创始人杨文静认为,随着微短剧不断发展,受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情绪宣泄,“他们希望微短剧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包括对真善美的期盼,也想在这里找到有关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的各种选择的答案”。
“情绪供给”如何变成“情感共鸣”
微短剧的特点是形式之短,但绝不应该成为价值之浅——这一点,成为论坛与会嘉宾的共识。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认为,微短剧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深度的价值传递,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持久的情感印记。
北京广播电视台和红果短剧共同推出的《贝家花园的秘密》就是用微短剧形态承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一次实践,讲述抗战时期北平贝家花园沙龙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和一名法国医生合作运送物资的故事,生动展现了跨越国界的正义力量与人性光辉。该剧编剧徐然认为,微短剧还很新,从提供情绪价值到情感价值再到情怀价值,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上海听花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演员韩雨彤认为:“微短剧一开始的时候是给观众提供强情绪价值的,但现在到了应该提供情感价值的时候,人物有血有肉变得很重要。”
AIGC如何重塑创作生态
AIGC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微短剧的生产方式、创作逻辑乃至产业生态。
李啦透露,腾讯已经开始系统应用AIGC辅助剧本创作、虚拟制片,让从业者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于创意本身。同时,他们试图通过眼动仪等,让用户情绪变得可视化,从而精准地辅佐微短剧内容和营销的优化。这种数据驱动的创作方式,正在让内容生产从“经验主导”转向“科学与艺术结合”。
九州文化联合创始人仲佳奇介绍,公司通过各个大模型的数据接口做了自己的AIGC平台,现在已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一些真人微短剧的合成。他表示,AI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突破传统拍摄的诸多限制,让科幻、奇幻题材有了落地的可能。
“如果说去年我们还在讨论AIGC的可能性,那么今年,它已经以超越人们想象的速度改写了行业规则。”酱油文化创始人黄浩男介绍,AI漫剧的日流水已从年初的百万元跃升至2000万元。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微短剧培养的用户习惯与AIGC技术的结合。在制作模式上,酱油文化采取“漫剧先行,短剧跟进”的创新路径,即一个IP可以先推出AI漫剧版本,通过观众反馈判断其市场潜力,再决定是否制作成本更高的真人短剧。这种创新模式大幅降低了制作风险,“在传统制作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平台方也加大了对技术赋能的探索。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总经理周裘分享了他们的“AIGC百部计划”,平台主动与创作者共同探索AIGC技术在短剧创作中的应用。快手则依托自研的可灵AI等工具,推出创投计划,为AIGC创作提供从算力、资金、流量到商业化的一站式支持。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平台级的布局,正在为AIGC技术在微短剧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
论坛上,一系列行业倡议与重要计划相继发布,为微短剧的未来发展描绘路径。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第四批推荐剧目正式发布,21部作品涵盖多个法治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微短剧项目”首批推出《火神七日》等4部作品,让传统文化乘上微短剧的轻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共征集到1070部作品,经过选拔的前15部优秀作品进行了总决赛,展现出行业旺盛的创作活力;微短剧行业的自律规范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论坛上,抖音集团、咪咕数媒、爱奇艺等22家行业机构集体签署《微短剧行业依法纳税倡议书》。
“微短剧时长虽短,但内容不能短缺,品质不能打折,必须向精品化创作迈进。”韩冬如是表示。(本报记者 苗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10日 第 07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