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同心之火 照亮梦想(全运会来了)

时间:2025-11-4 08:45 0 5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火炬传递澳门站,火炬手郭建恒在火炬传递中。

本报记者 富子梅摄


火炬传递广州站,火炬手杨景辉、刘伟强(右)交接火炬。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火炬传递深圳站,搭载火炬的直升机进行空中传递。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火炬传递香港站,火炬手佘缮妡在火炬传递中。

新华社记者 朱 炜摄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个城市同步进行,这也是全运会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门传递。“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创新模式,让人们的目光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

从在深海采集的“源火”,到四城传递的“圣火”,最终汇聚成象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同心之火”,十五运会火炬照亮的,不仅是凝聚力量与激情的体育盛会,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画卷。

科技赋能体育

创新活力奔涌

此次火炬传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大放异彩,充分展示了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自南海1522米深的海底采集的“源火”,是通过太阳能引燃可燃冰的方式获取。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采火执行组组长陈宗恒介绍,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科研团队在南海琼东南“海马冷泉区”1522米水深处,精准采集甲烷气体并现场原位合成可燃冰,再通过特种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深海引燃。为实现深海取火,团队成功自主研制“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不仅让甲烷气体实现稳定控制与高效燃烧,更让火焰呈现湛蓝色。

在火炬传递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湾区智造”的硬核科技产品一一亮相。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以高度拟人的姿态完成百米传递任务;空中,直升机搭载火炬飞越40公里,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与人形机器人一起传递火炬,感觉非常奇妙,也激励我今后更努力地投身科研。”曾因“自制火箭”而出名的高中生火炬手王裕宁说。

在广州,整个火炬传递路线共11.6公里,其中,火炬手跑动传递4.8公里,其余6.8公里由无人驾驶车辆载着火炬转场,从越秀公园西门稳稳行驶至广东体育馆。

火炬传递深圳站的50组火炬手中,有3名院士。“体育精神与科学探索有着共通的内核——对卓越永无止境的追求,对极限一次次的挑战,以及团队协作迸发的无穷力量。”跑出首棒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说。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火炬手颜宁深有同感:“体育挑战人类体能与技能的边界,科学则拓展人类认知与创造的疆界。”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亮点多、科技含量高,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包容、拼搏奋进、敢想敢干的精神面貌。”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火炬传递处处长张力文说。

展现湾区魅力

营造热烈氛围

在火炬传递过程中,四城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既突出岭南特色、彰显湾区活力,又加强与市民的互动,营造全民迎全运的热烈氛围。

在澳门,舞龙舞狮表演拉开火炬传递序幕。沿途,许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热情地为火炬手们加油。

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青少年合唱团共同唱响《春天的故事》,展现对城市的礼赞和对未来的向往。“我们希望展现当代青少年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参加表演的深圳大学学生罗玮怡说。

“深圳大学有近百名师生校友作为运动员、裁判员参与赛事,也有众多青年志愿者投身赛会服务。我们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深化体教融合,弘扬拼搏精神。”担当火炬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说。

来自各行各业的200棒火炬手擎着火炬穿过四城地标,串联成为一幅流动的画卷。香港传递从特区政府总部出发,一路延伸至启德体育园,彰显国际都会风采;澳门传递从特区政府总部到大三巴牌坊,体现历史与现代交融;广州传递从镇海楼到海心沙,千年商都底蕴与现代化活力碰撞;深圳传递从莲花山公园迈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上午四城分别传递,下午汇聚广州融火,直观呈现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也传递出粤港澳三地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共同期盼。

弘扬奋斗精神

书写崭新篇章

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一场火炬传递汇聚成一幅奋斗者的群像,也让全民迎全运成为真实可感的集体共鸣。

深圳最后一棒火炬手、竞走奥运冠军刘虹将这次传递视为激励:“十五运会赛场,我将全力以赴,期待取得好成绩。”

“以全运会火炬手的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无限活力,我心潮澎湃,相信未来中国会越来越繁荣。”比亚迪集团腾势汽车总经理李慧说。

深圳网约车司机、火炬手黄天华说:“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是我们普通劳动者的骄傲。”

在香港,第四十一棒火炬手、轮椅医生吕慧翔郑重地接力点燃手中的火炬,再放置到轮椅上方特制的支架内。她双手推动轮椅奋力向前,现场观众热情鼓掌。

火炬传递广州站第二十棒为团体火炬手,由1名主火炬手和6名助跑火炬手组成,他们均为外来务工人员代表。其中,广州市花都区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郑诗华担任主火炬手。“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的建设者。”郑诗华说。郑诗华从湖南老家来广州打拼已有23年,近年来,她所在的服务中心通过就业帮扶、权益维护等服务,带动2万余人就业。

火炬汇聚,点亮“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的璀璨之光。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粤港澳三地将全力以赴办好赛事,书写全运会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季芳、程远州、王云娜、王尧、富子梅)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4日 第 11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