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从家乡出发 回大山任教(在一线)

时间:2025-11-2 17:19 0 6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大山里走出的学生都清楚,教育有改变一个人成长轨迹的力量。
“同学们知道吗?九三阅兵是对抗战历史的回顾,更是国家强盛的象征。”贵州遵义,湄潭县茶城高级中学教室,历史教师刘显涛语气坚定。当讲到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电影《南京照相馆》情节时,不少学生红了眼眶。“立德树人,重若千钧。”刘显涛说。
毕节四中,一堂生物课上,彭雪的黑板板书工工整整,写着思维导图。“虽然学生对课本还不熟悉,但不少人结合乡土生活的经历解释生物现象,一些角度很有启发性。”讲台下渴望知识的眼神,让她难忘。
两名00后教师,都是今年毕业的北京师范大学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从家乡出发,回大山任教,他们的青春梦想在这个秋季学期绚烂绽放。
强教必先强师。2021年,教育部等9部门推出“优师计划”,由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培养师范生。
4年过去,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毕业,成为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一批生力军。近年来,北师大面向相关省份招录3418名“优师计划”学生,为有志于基础教育的青年人提供舞台。
彭雪来自毕节纳雍县。高中时,一名数学老师从陕西跨越千里来贵州任教,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现在我也要成为山里孩子的引路人。”在家乡热土上长大,她希望能反哺养育了自己的大山。
“大学期间,10多次到县域支教、实践,激发了我基层任教的热情。”刘显涛签约的是湄潭县一所新建的普通高中,并非支教时的学校。去哪里当老师?“选择标准是,哪里要付出更多、哪里的学生更需要我。”他说。
教师是筑梦人,是学生追梦、圆梦的引路人。那么,谁来照亮“优师计划”师范生的从教之路?4年前还是中学毕业生,4年后成为中学老师,如何助力他们成长为推动一方教育水平提升的好老师?
据介绍,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将做好职后发展工作,把“优师计划”师范生纳入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养,并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解决成长发展之惑、生活后顾之忧。
北师大则以系统化的跟踪帮扶机制,为其扎根基层、长期从教提供有力保障。学校持续优化职后支持、学历提升体系,强化学科专业素养、基层适应能力。
“要让‘优师计划’师范生能真正在县域基础教育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尽快成长起来、挑起大梁。”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优师计划”培养质量,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的协同,建立更精准的需求对接机制、更完善的激励保障体系,让优秀毕业生愿意去、留得住、发展好。“学校高度关注‘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长期发展,帮助他们成长为扎根基层的‘大先生’。”
情系基层教育,心归偏远地区。360余名毕业生,中西部13个省份,148个脱贫县和陆地边境县……这个学期,北师大首届“优师计划”师范生纷纷站上讲台。
其中,返回贵州大山的就有38人。他们如同38颗火种,为山乡的孩子带来温暖和光亮。今年9月,这批年轻人迎来从教的第一个教师节,收到了学生的祝福。
有的递来一封信:“因为你,我也想成为一名教师”;有的把心里话悄悄写下:“我想去大山外面学厨艺,再回来开饭店”……
看着自己的学生憧憬未来,他们的心也愈加笃定——
“回到家乡,扎根在最需要我的地方。”(本报记者 黄 超)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2日 第 05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