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9月29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现代炼金术:电子束精准“雕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6632
主题
156649
回复
18315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116
东西问|戈尔·赛格桑:我对中国研究的主要建议是尽快去中国
0/147
东西问|王英津: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意义何在?
0/121
评论:说走就走 “馆长”大陆行再踏藩篱
0/131
记者手记:在庆州,当千年古都遇见APEC
0/114
APEC会议“非正式”,却为何如此重要?
0/120
(近观中国)四中全会后首访,中国元首外交为何落子亚太?
0/126
习近平将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
0/107
法国卢浮宫盗窃案被捕嫌犯“部分认罪” 被盗珠宝仍未寻回
0/114
每分钟还200万美元利息,“美债炸弹”膨胀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9月29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现代炼金术:电子束精准“雕刻”,有机分子变身纳米钻石
时间:2025-10-14 09:44
0
32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9月29日(星期一)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研究阐明炎性衰老新机制:线粒体主动排泄受损DNA是元凶
新研究发现,被称为细胞电池的线粒体可通过主动排出受损的自身DNA,触发与衰老相关的慢性炎症过程。这一机制为理解“炎性衰老”提供了新视角。
线粒体作为拥有独立基因组的细胞器,当其DNA发生损伤或出现核苷酸比例失衡时,会将这些异常DNA片段释放到细胞质中。在衰老个体的细胞中,游离的线粒体DNA可激活特定的炎症信号通路。
研究团队利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缺乏MGME1酶的小鼠模型展开实验。该酶对维持线粒体DNA复制准确性至关重要。缺乏MGME1的小鼠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肾脏炎症,其肾细胞质中存在大量游离线粒体DNA片段,这些片段能直接激活已知的炎症相关酶。
机制研究表明,细胞内核苷酸供应失衡是关键诱因。当DNA正确构建单元短缺时,线粒体DNA复制过程中会误掺大量RNA构建单元,导致复制障碍和DNA质量下降。这种“分子原料”的错误使用,可能促使线粒体将问题DNA排出以维持基本功能。
该研究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完成,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地下农夫”的生存之道:白蚁如何用土壤微生物守护真菌农场
在人类农业出现数千万年前,多种白蚁已演化出成熟的农业系统——在巢穴中培育真菌作为主要食物来源。这些地下农夫面临着与人类农民相似的挑战:需要有效控制影响作物产量的竞争性真菌。
这项研究聚焦于西南亚物种奥氏白蚁,这种白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生产链。工蚁采集植物材料运回巢穴,经过咀嚼加工后填入特制的培养室。这些培养室维持着恒定的温湿度条件,专门用于培育白蚁伞属真菌。随着真菌在巢圃上生长成熟,白蚁便可持续收获这些营养丰富的菌丝。
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学院莫哈利分校的科研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白蚁应对竞争性真菌Pseudoxylaria的完整防控体系。实验室观察显示,白蚁能够根据感染程度采取差异化措施:轻微感染时进行局部清理,严重感染时则实施整体掩埋。
深入研究证实,白蚁的防控效果依赖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实验表明,灭菌土壤无法抑制竞争真菌的生长,而含有天然微生物群的土壤提取物则能有效阻断真菌发育。这表明白蚁通过将受污染巢圃埋入特定土壤,利用其中的抗真菌微生物实现了生物防治。
更深入的行为学研究显示,当健康巢圃与受感染巢圃连接时,白蚁能精确识别感染区域,分离并处理污染部分,同时保留健康菌圃继续生长。这种根据威胁等级调整应对策略的能力,展现了高度精细化的行为调控机制。
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解析白蚁决策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具体作用途径。这些地下农业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拓展了人们对昆虫社会复杂性的认知,也为可持续农业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研究发现阻断疼痛新靶点,有望实现无副作用镇痛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为疼痛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由美国纽约大学疼痛研究中心领导的团队发现,通过精准靶向一个特定的分子受体,可以在不干扰炎症正常进程的情况下有效阻断疼痛,这为开发避免传统止痛药常见副作用的新药奠定了基础。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是全球最常用的止痛药之一,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同时减轻炎症和疼痛。然而,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存在胃损伤、出血及心肾风险。更重要的是,炎症本身是身体促进组织修复的保护性反应,全面抑制它可能延缓愈合。
研究人员将焦点集中于前列腺素E2(PGE2),它是介导炎症疼痛的关键分子。此前科学界普遍关注其EP4受体,但该团队通过更精确的实验发现,在施万细胞(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关键细胞)中,EP2受体才是驱动疼痛信号的主要角色。
实验表明,在动物模型中,局部阻断施万细胞中的EP2受体,能够几乎完全消除由前列腺素引起的疼痛行为,而炎症反应则未受任何影响,顺利实现了疼痛与炎症的“解耦”。
这一发现指出了一个明确的药物开发方向:设计能够精准靶向EP2受体的拮抗剂。此类药物有望适用于关节炎等通常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疾病,在控制疼痛的同时,规避其全身性副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全身给药的潜在影响仍需深入评估,但针对关节等局部区域的靶向给药方案展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该团队正在推进相关的临床前研究。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点石成金”现代版:科学家用电子束将金刚烷变为钻石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通过电子束辐照技术可实现纳米钻石的合成。该技术由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处理样品,不仅成功诱导金刚烷转化为纳米钻石,还能有效减少电子束对有机材料的损伤。这一进展有望为材料科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开辟新的可能性。
传统人造钻石的合成主要依赖两种方法:一是高温高压下使钻石在热力学稳定状态下形成,二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亚稳态条件下生长钻石。与这些方法不同,这项新技术采用低压环境,通过对金刚烷(C10H16)分子进行精确控制的电子束辐照,实现了纳米钻石的制备。
金刚烷因其分子结构与钻石相似而成为理想的前驱体。其转化过程需要精确切断C–H键并形成新的C–C键,最终构建出三维钻石晶格。尽管这一原理早已被认知,但其实际可行性一直备受质疑。
研究团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原子尺度下实时观测了电子束引发的转化过程。在真空、低温条件下,以80–200千电子伏特的电子束辐照金刚烷晶体数十秒,成功捕捉到纳米钻石形成的完整过程。这一方法不仅证实了转化机制,也拓展了透射电镜在分子反应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制备出直径达10纳米的立方结构纳米钻石,晶体完整且无缺陷。对比实验表明,其他碳氢化合物无法实现类似转化,证实了金刚烷在此过程中的独特适用性。
该技术证实了通过分子设计和电子束控制的结合,可以实现有机分子的精确转化,这一认识将推动电子束技术在材料合成和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刘春)
延伸阅读
快讯|360获任AIIA智能体技术研究工作组联席组长单位
余承东增任华为IRB主任,掌管AI业务
余承东增任新职务 掌管华为AI战略相关业务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