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菲律宾的腐败只存在于防洪领域吗?

时间:2025-10-12 17:13 0 27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菲龙网专稿】最近,菲律宾正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防洪腐败”调查。


参议院连续召开听证会,指控防洪预算被层层侵吞:工程造假、项目虚报、重复拨款——金额之大、范围之广,触目惊心。老百姓愤怒了,9月21日组织了数万人参与的“万亿比索大游行”,抗议政府防洪工程腐败。


如今,从公造部的基层工程师到部级高官,乃至参众两院的大批议员,都被卷入风暴之中。两院议长先后因丑闻辞职,这场震荡,已成为近年来菲律宾最引人注目的腐败案件。


.jpg

面对汹涌的舆论,政府似乎也终于“动了真格”:宣布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冻结资金、暂停项目、约谈涉案官员,并禁止了一批涉案议员出境。


许多人期待,这次防洪腐败调查,是否能成为一次真正的“反腐契机”?




但问题是:腐败,真的只在防洪领域吗?


显然不是。防洪工程之所以曝光,只是因为资金集中、数额巨大、项目显眼。而在其他领域,类似的“幽灵工程”和“回扣文化”,何尝不曾存在?


在司法体系中,有案件能“买判决”,有嫌犯能“买自由”。越有钱有势的人,越容易得到“宽大处理”。普通民众即便是犯轻罪也会判重刑。而当司法的底线失守,违法者便无所畏惧了。


在警察系统,敲诈勒索、保护非法赌博、甚至参与犯罪早已不是秘密。记得有个笑话,说世界各个国家比警察出警速度,英国警察10分钟可到达犯罪现场,美国警察5分钟可以到达,而菲律宾案发时警察已经在现场了。


税务与海关领域更是重灾区。企业若想快速通关,往往得“打点”;想少交税,就得“通融”。这种常态化的灰色交易,既侵蚀了国家财政,也破坏了营商环境。


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屡屡见诸报端,老百姓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又无可奈何。


.jpg



进一步追问:那些被指控贪腐的议员和官员,是谁选出来的?


他们的选票从哪里来?有没有贿选?有没有利用承诺的项目、发放补助、送大米换选票?
如果选举本身被金钱污染,那么被选出的人自然会想着“回本”。
这意味着——腐败,不仅是政府的病,社会大众也是参与者。
面对贪腐很民众愤怒,上街游行抗议,但如在下一次选举中仍然投给“送钱买票”的候选人,那这样的反腐,只能是短暂的烟火。


防洪工程腐败案后遗症已经出现


10月8日,菲律宾证券交易署(SEC)主席弗朗西斯.林表示,因问题防洪工程腐败丑闻,菲律宾股市投资者在仅仅3周的时间内损失高达1.7万亿比索,数10亿比索的防洪工程项目丑闻已动摇了公众信心,并对菲律宾整体增长前景造成冲击。
他警告说,腐败是摧毁社会财富的杀伤性武器。当信任瓦解时,资本便会枯竭,而且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无论他的数据准确与否,面对暴露出的严重腐败现象,外国投资者肯定会重新审视在菲律宾的投资计划。政府总说要优化营商环境,事实上,腐败问题不解决,营商环境就不会好,系统性的腐败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腐败现象值得整个社会去反思


菲律宾的腐败现象其实值得整个社会反思,今天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菲律宾社会到底缺少了什么?


相信菲律宾已经有足够多的法律和制度设计来预防和惩治腐败,但现实中法律和制度却形同虚设。胆大妄为的防洪腐败案的参与者制造一个个“幽灵工程”,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他们已经和权力高层建立了利益链条,因此才肆无忌惮。
所以要彻底铲除腐败现象,菲律宾需要有严格的、令人畏惧的法律,只有当权力真正的受到约束,当司法敢于伸张正义,当社会形成“腐败可耻”的共识,腐败才能得到遏制。


这次的反腐败调查其实可以成为一次全民反思的契机, 倘若能让全社会都加入到揭露问题与问责的行列中——从媒体到公民、从司法到民间组织,那么也许菲律宾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清廉与重生。


但如果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只拿几个“替罪羊”出出气,那腐败依旧会像洪水一样,换个方向继续泛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