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斯里兰卡资讯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带你“逛”中国,我们是行家(我在中外交流第一线)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3701
主题
74153
回复
9442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33
就业稳,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锐财经)
0/32
中国担当提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和音)
0/31
为“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环球热点)
0/33
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0/172
专栏|在英国的论坛和展会 感受中国“向新向绿”发展的脉动
0/174
波黑专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承诺”对人类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
0/79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0/73
闪评 | 中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做出的重要宣示如何解读?
0/58
外籍网红夫妇邂逅济南:汉服游泉城、泛舟大明湖,过境免签政策助推国际旅游热潮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带你“逛”中国,我们是行家(我在中外交流第一线)
时间:2025-9-27 11:11
0
3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李明翔(右)带外国游客游览成都川菜博物馆。
王海燕(左)与外国游客合影。
侯纤(右)与韩国游客合照。
受访者供图
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近年来,随着“China Travel”火热,双语导游和讲解员成为当下文旅市场急需的人才。他们不仅是行程的引导者,更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是连接中外的纽带和桥梁。在带“老外”游中国的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一个个温暖瞬间。
西班牙语导游李明翔:
做外国游客的“成都朋友”
我叫李明翔,西班牙语名叫Pablo,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十年前,我还是一个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作为旅游爱好者,我大一就考下了导游证。恰好,大四那年,一家旅行社到学校里招兼职,我就开始做小语种向导。没想到,这份原本只打算做一阵子的兼职,最终变成了我的全职工作——十年间,我已经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名西班牙语游客。
我的工作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是把西语国家的朋友请到成都来玩——为他们量身设计行程,安排食宿,带他们走进这座城市,去看可爱的熊猫、去感受这里的湿气与辣味;“走出去”则是作为出境领队,陪中国游客走进西班牙、古巴等国的广场与古街,听弗拉门戈的鼓点、尝当地的小吃等等。
“引进来”始终是工作的“大头”。2023年,中国开始对西班牙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因此,西班牙游客大约占了来成都旅游的西语游客的一半。对他们来说,我不只是一个导游,更像是一个了解中国又懂西语的成都朋友。
美食,通常是我连接游客与成都的一个媒介。很多外国游客第一次吃成都火锅,看着红彤彤的锅底,直接把食材捞起来就吃,结果被辣得龇牙咧嘴。他们不知道,成都火锅还有一个“灵魂伴侣”——香油碟。有人一看都是油,不愿倒进去,后来我干脆准备了一段火锅小课堂,从“为什么四川人爱吃火锅”开始讲起,再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打香油碟。不少外国朋友照着吃一口后,眼睛一亮,笑着说:“原来这才是火锅的味道!”
要成为一名西语导游,其实并不容易。西班牙语的语法复杂,动词变位、虚拟式和中文完全不一样,母语者说话的语速飞快,往往还带口音,这让学生时代的我十分头疼。更棘手的是,那些涉及宗教、地理、历史文化的专有词汇,我在学校时几乎没专门积累过,但在带团时却必不可少。如果不能准确表达,就很难把中国的故事讲清楚。
我能坚持下来,全靠不断积累经验。刚开始时,客人的提问常让我措手不及。例如,有人会好奇:为什么在饭桌上不能把筷子直插在饭里?对我们来说是常识的东西,要翻译得让外国人能理解,却不容易。第一次答不上来时,我会坦诚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但我可以马上查,然后翻译给你。”后来,我会提前准备,把同类问题的词汇整理好。带团越多,就越能摸到游客的兴趣点,讲解也变得得心应手。
免签政策实施后,我们的工作节奏明显快了,几乎每天都要带上一两个团。我发现,游客的心态也在悄悄变化:现在的外国游客,对中国兴趣更浓,会提前做很多攻略,列出“必看”和“必打卡”的清单。好多拉美小朋友一来就直奔泡泡玛特,嘴里喊着“拉布布”。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科技感兴趣,无人机、新能源汽车总能让他们啧啧称奇。
像我这样的双语导游,可能是很多外国游客认识中国的第一扇窗户。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期待来中国,而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的期待落地,变成美好的回忆。我常常觉得,自己像是连接中外的一座桥梁。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喜欢带团时人与人之间坦诚交流的时刻。看着客人从陌生到熟悉、从好奇到惊叹,把成都的味道、文化和故事装进行李箱,带到天南海北,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英语导游王海燕:
在互动中感受人心温暖
清晨的苍山脚下,一阵薄雾散开,洱海像一面静谧的镜子,游客们沿着石阶缓步而上,有人低声询问某株野草的名字,有人对眼前的洱海风光赞叹不已……那天,我站在队尾,把这些好奇的目光一一接住——这就是我,一名英语导游的工作日常。
我叫王海燕,来自山东青岛。我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在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求学。看上去,我的求学路径像一条被精心规划好的直线,但长期的城市生活和室内工作,反倒让心底的声音更加清晰:我其实喜欢户外,喜欢在山间林里认识世界,喜欢和人面对面、有温度的交流。一句话,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旷野。
让我改变人生航线的,是一次在云南的旅行。我走进苍山、环望洱海,听着风从玉龙雪山方向吹来,醉心于虎跳峡、泸沽湖、纳帕海……我感觉,自己在快节奏生活中疲倦的心慢慢苏醒了,变得深沉而宁静。于是,我决定留在云南,从户外领队开始做起,去年年底,我考下英语导游证,开始做双语导游。
最开始,我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有语言能力作加分项,带团应该一帆风顺。后来我才明白,做导游远不止“把人带到景点”:外国游客有什么饮食禁忌?他们的宗教戒律是什么?生活习惯如何?这些细节也会影响旅途的方方面面。于是,后来每当有客人预订,我就会主动询问:“您有没有饮食或生活上的注意事项?”这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一直坚持的原则: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与文化差异。
当导游,应对突发状况也是一门学问。旅行中,难免会遇到天气变化、交通延误、临时闭园或客人身体不适等情况,对此,我会提前准备应急预案,尽力把不便降到最低。“我们很珍视你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客人的一句话,便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从第一次带团以来,我收到的评价都是五星,这既是幸运,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和外国游客本是陌生人,但在几天的相处后,告别却让人不舍:我们拥抱、互道保重、约定下次相见。有客人对我说,“以后你来我们国家,一定要来找我,我的家就是你的家”。还有一些游客,因为想和我保持联系,便特意注册了微信,这让我感受到一种跨越国界的温暖。
工作中总有一些令我感慨万千的瞬间,比如这样一位特别的游客,他是一名研究猛犸象的俄罗斯老教授。站在高铁站台上,他不停地拍摄和谐号、复兴号,激动得像个孩子。看到他被现代中国的速度与风景震撼,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把一个更鲜活的中国呈现给世界。
作为双语导游,我常把自己看作一张会走动的“文化名片”。我学会了更细致入微的观察,更有耐心地倾听,也更加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
对我而言,导游不只是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感受到人心的温度,也让我在每一次对话中,看到中国与世界彼此靠近的那条路。
韩语讲解员侯纤:
带游客触摸当地文化脉搏
“大家快看,那座山峰像不像一位正在采药的老人?”雨后的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云雾在山谷间升腾,一座座奇峰时隐时现。我讲解的话音刚落,身旁的韩国游客便不禁感叹道:“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
我叫侯纤,是一名来自湖南张家界的90后土家族姑娘。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我的家乡,成为一名韩语讲解员。
我与这份职业的结缘,始于热爱,成于偶然。年少时,我对韩国流行文化很感兴趣,这让我心中勾勒出了一个梦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语言和旅行结合起来,向世界介绍我的家乡。怀着这份热爱,我开始学习韩语,不仅顺利通过了韩国语能力考试最高等级,还在家乡做起了韩语教学以及政务翻译工作。去年,一家旅行社急需一位能接待自由行游客的韩语讲解员,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梦想再次闪光。我立刻报名参加了市文旅局组织的小语种讲解员培训,顺利取得了正式带团的资格。就这样,我人生的舞台延展到了万千峰林、潺潺流水和通幽曲径之间。
当讲解员的这一年,我时常思考:除了看山看水,我还能带给外国游客什么?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我要带给大家一场深度的文化探索之旅。
于是,我开始尝试将土家族文化融入一趟趟旅程中。我设计出一条兼具趣味与深度的沉浸式民俗文化旅行路线:在天子山下,我会鼓励游客换上华丽的土家族服装,定格下与山水融为一体的瞬间;我会带他们走进古朴的土家族村落,探访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让大家亲手采摘时令蔬菜,学习制作一道地道的土家菜;我还会带外国朋友走进土家族博物馆,讲述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
这条别具一格的民俗体验路线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位游客在旅程结束后给我留言:“我们像是触摸到当地的文化脉搏,感觉自己暂时成了故事里的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名导游,更是一个文化传播者,我设计的路线,成了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
当然,带团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令我最难忘的,是被暴雨“搅局”的一次旅行。
今年6月,一个韩国女生联系我,她要为自己年满60岁的父母定制一场张家界“孝道之旅”。这趟旅行承载了一家人满满的期待,然而,天公不作美:他们抵达的那几天,暴雨导致张家界核心景区山路坍塌,景区被迫关闭。看着叔叔阿姨脸上难掩的失落,我心里五味杂陈。“我们虽然不能进去,但可以靠近一点看看!”我当即调整方案,让司机把车开到离景区大门最近、视野最好的公路上。车停稳后,我陪着叔叔阿姨,在雨中远远眺望云雾缭绕的峰林。那一刻,他们眼中流露出的治愈,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旅行结束时,他们一家人握着我的手说,虽然天气留下了遗憾,但他们感受到了比风景更美的温暖。“小侯,我们记住了张家界,也记住了你,下次一定还会再来!”听到这番话,我的眼眶忍不住湿润了。我意识到,真诚的服务可以超越语言和国界,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最温暖的联结。一场看似“泡汤”的旅行,却让我收获了最宝贵的约定和友谊。
如今,来张家界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站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不仅仅是翻译,是领队,更是游客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情感纽带。每一次讲解,每一次互动,我都希望能让更多外国朋友爱上张家界,爱上中国。(吴雪聪 杨斯羽 邓乐典)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27日 第 05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菲律宾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