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9月17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梯田水稻渐渐泛黄,丰收在望。
郑林华摄(人民图片)
9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
施亚磊摄(人民图片)
9月16日下午,捕捞归来的渔船满载渔获,停靠在浙江省玉环市大麦屿码头,渔民将大量海鲜分拣、保鲜运送,以最快速度投放市场。
段俊利摄(人民视觉)
9月17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黑河滩制种玉米大晒场上,农民正在进行摊晒作业。
杨 潇摄(人民图片)
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库宗桥镇华山村,从高处俯瞰,一幅精美的“稻田画”在田野上铺展开来。紫、黄、绿三色的水稻品种,勾勒出稻穗、耕牛、粮仓等元素,生动呈现丰收的喜悦。
又是一年秋收时,我国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放眼广袤田野,牛羊成群、秫熟稻香,丰收中国铺展美丽画卷。
农民乐丰收
层层梯田叠金,稻浪在阳光下翻涌起伏……近日,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一场以“传承农耕记忆,乐享丰收喜悦”为主题的秋收活动火热进行,村民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打八响”传统农耕技艺。
欢快的开场腰鼓后,经验丰富的老农率先下田,手持镰刀弯腰割稻,动作娴熟利落,田垄上很快堆起成捆的水稻。八名村民分为四组,随着领队一声吆喝,他们高高举起捆扎结实的稻把,富有节奏地奋力摔打在伙桶内壁上。“砰—啪—嚓—嗒……”稻粒脱落,因稻把大小、力度差异,碰撞出高低错落、富有韵律的声响。一套完整的“八响乐”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在田野上空回荡。
“现在都是用机器收割,速度快。”参与“打八响”的村民江金水说,如今秋收省时省力,但大家依然很喜欢传统秋收民俗的味道和热闹劲,以此来庆祝丰收。
类似地,在云南省红河县阿扎河乡切龙中寨,哈尼族群众以传统仪式“卡农欧”庆祝丰收。“卡农欧”,哈尼语意为“抽新穗”,是每年秋收前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接新谷”仪式。仪式当天清晨,当地村民割下今年第一把稻穗,用哈尼语吟唱古老的祈福歌谣,感恩自然的馈赠。
农民为丰收自豪,全国人民也为节日欢庆。各地以形式多样的联欢活动、成果展示等,礼赞丰收、致敬耕耘。
在北京,一场融合丰收喜悦与乡村艺术的盛会举办。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国际种业会展中心里,特色产品集中展示区、农业科普活动展区、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展区、电商助农和金融助农展区、丰收市集展区等八大展区,打造“可感可及可触摸”的沉浸式丰收体验。
在上海,一系列活动点燃城乡共庆氛围:“云瞰沪野·智绘丰景”无人机航拍作品征集正在火热进行中;9月20日至27日,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举办为期八天的“打卡魔都后花园 畅玩丰收嘉年华”主题市集,集中展销上海优质农产品、特色副食品及文创产品,并配套文艺演出;外滩上演丰收主题无人机灯光秀,以现代科技艺术致敬农业、礼赞农民……
在海南,今年丰收节的主会场活动在儋州市海头地瓜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三农”成果展、惠农夜市、非遗文化展、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系列精彩活动,营造出岁稔年丰的喜庆氛围。
“看!我抓到鱼了。”在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胡家坝村举办的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上,一位村民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成果。现场开展了传统打谷接力赛、稻田摸鱼、挑粮等项目,还有琳琅满目的丰收大集,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参加,共享丰收喜悦,展现和美乡村新面貌。
硕果盈丰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全国各地陆续迎来大面积秋收。
9月的龙江大地秋意渐浓,连日来,黑龙江部分地区水稻陆续开镰收获。稻田里,一台台水稻收割机往来穿梭,伴随着机车的轰鸣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与沃原奶牛场的土豆田里,土豆收获机在田垄间有序穿梭,轰鸣声中,铁犁翻起湿润土壤,一串串裹着褐色泥土的土豆破土而出,顺着传送带滚落,颗颗饱满圆润。田间地头,农民分工协作,快速分拣、装车。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境内的6.5万亩甜糯玉米也迎来丰收的季节。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玉米挺立在田地里,随着收割机来回穿梭,一棵棵玉米被卷入机械。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的32万亩水稻也在近期进入收割期。稻田绵延,秋风拂过,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种植户们组织农机开展收割作业,呈现出一幅热闹的秋日丰收图景。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
走进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百亩梨园,梨树上硕果累累,金黄透亮的果实压弯枝头。除了采取订单式销售外,当地还接待游客现场采摘体验和零售。齐村镇随香梨园负责人梁娜说,这几天来自各地咨询的电话络绎不绝,都是询问今年秋月梨品质、产量和价格的。
在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喇亚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里,一个个饱满多汁、清甜可口的果实挂满藤蔓,一走进基地,浓郁清新的果香就扑鼻而来。藤架之下,果农手提果桶、弯腰穿梭,动作娴熟地挑选、摘取达到成熟标准的果实。
秋风响,蟹爪痒。湖水清,膏蟹黄。
9月16日,2025年江苏高邮湖大闸蟹开捕仪式举行,现场,渔民兴奋地展示当地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品相。
9月13日上午,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也正式开捕。一只只体大膏满的大闸蟹被捕捞上岸后,第一时间“奔赴”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据农业农村部介绍,今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部长势正常,夺取秋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
产销旺丰收
信阳毛尖、原阳大米香味交织,漯河非遗面塑、濮阳农民麦秆画各具特色,商城丝瓜络做成了搓澡巾、逗猫棒、装饰品……近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暨河南省脱贫地区消费帮扶产销对接专项行动线下展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展会现场,近500家企业参展,展出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达万余种,吃的、看的、用的,多样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展会“搭台”,产品“唱戏”。展会上,多家消费帮扶领域代表企业与采购商达成合作,完成签约,推动脱贫地区优质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
在大宗采购精准对接会区域,一边是排队等待的参展商,他们一手提着产品、一手拿着证书,满怀期待。“这样的机会太珍贵了,就算没法现场达成合作意向,能建立起长期的联系、获取更多市场信息也很值。”一名参展商说。另一边是手机消息不断的采购商。“好产品很多,我的微信都加满了,后期慢慢挑选对接。”一家采购商企业负责人说。
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活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从9月启动,将持续到11月底,期间,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庆丰收促消费活动,越来越多优质特色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据了解,今年的金秋消费季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6家知名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天津、沈阳、武汉、广州、成都、兰州等城市倡导36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用实实在在的惠农惠民举措,助力农民丰产增收。
农产品流通连接田间和餐桌,是优化供给、扩大消费的重要环节。多年来,金秋消费季已累计带动销售农产品超1300亿元,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
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2025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于9月15日至17日在福建省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30个省份的2000余种名特优新农产品集中亮相。
在辽宁展区,当地特色农产品成为采购商关注的焦点。“通过活动平台,我们与多家大型采购商和电商平台达成了合作意向,凤城蚕蛹、东港杂色蛤等产品上线电商后,月销售额增长了30%以上。”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董书权说,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渠道,更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浙江,数字化渠道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上线了‘浙农优产·百县千品’产销对接平台,打通京东、淘宝、抖音等渠道,目前已汇集供应商家1.14万个、商品4.53万个,总销售额达8.95亿元。”浙江省农产品绿色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翔说。通过建立采购商联盟、开设区域特产体验店,浙江正推动更多优质“土特产”实现从产地到市场的高效对接。
借助全国名特优新产销对接活动这一平台,地方特色农产品正加快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从传统的区域市场走向更广阔的全国乃至全世界。(本报记者 叶 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24日 第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