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活跃的开源项目 Top 10
关键词词云也呼应了这一趋势:AI、LLM、Agent、Data成了最大、最亮的几个字。
大模型开发生态关键词 AI、LLM、Agent、Data 、Learning正是第一张图表中所列项目的主要领域。
另一个大变样是全景图的分类框架。
因为看过 1.0 版本,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 2.0 全景图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分类架构变得更具体、更细分:
从大而化之的 Infrastructure / Application,进化为 AI Agent / AI Infra / AI Data 三大板块,清晰勾勒出行业热点(智能体为中心),和技术演进的趋势。
如果说 1.0 的框架还带着传统开源软件生态的影子,那么 2.0 已经透出「智能体时代」的气质。
最后,从全球366,521位开发者群像来看,中美双雄贡献超过 55%,依然是项目的绝对领导者,其中美国以 37.41% 的比例位居第一。
在技术领域的细分贡献中,美国在 AI Infra 和 AI Data 上优势明显。
如,AI Infra,美国贡献度达 43.39%,是排名第二的中国的两倍多;而在 AI Data 的领先优势更为明显。
一方面这些头部项目在社区投入收缩;另一方面,社区注意力正从通用框架转向应用落地:记忆、工具调用、交互界面等更细颗粒度的创新,正在为未来更强自治的 AI 系统打下基础。
不过,Camel-AI、CrewAI、Agno、ELIZA.OS的冒头,显示「协作智能体」正收获更多关注。
LiveKit Agents 的上榜同样典型,它专注实时交互场景,如语音对话、多人协作,这在过去是图谱里几乎没有覆盖的。 AI Infra: 模型服务狂飙依旧、LLMOps接棒MLOps
虽然远不如 Agent 层的「生命大爆发」,但在 AI Infra 的静水深流中,仍能看到几道涌动的波澜——
云端推理持续内卷、轻量推理的开花、愈发专化的 LLMOps。
2.0版本的AI Infra 1、主力赛道 Model Serving,热力不减
在 2.0 版本里,唯二能与 AI Coding 正面对标的赛道就是 Model Serving。
大模型要落地,推理的效率、成本、安全性是绕不过去的门槛。从 2023 年以来,这条赛道就持续高烧不退,依然是 AI Infra 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