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 看菲律宾华文媒体的百年坚守

时间:2025-9-10 10:33 0 9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公文汇网报道: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内外华人高度关注九三胜利日大阅兵,深受震撼并感到无比自豪。抗日烈士后裔、菲律宾华文报纸《商报》社长于庆文在参加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大型采访活动后对大公文汇网记者表示,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对于海外华人而言,是一个回顾历史苦难,重申维护和平与正义承诺的重要时刻。

一份华人报业的百年坚守

于庆文的祖父于以同在1919年创办了《商报》的前身《华侨商报》(1986年更名为《商报》),自创刊时,于以同就将“不偏不倚、连络侨社”确定为办报宗旨,这也成为菲律宾《商报》百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于以同被推选为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宣传主任,他积极动员侨界筹款捐物,还派记者到中国进行战地采访,揭露日军暴行。

当日军入侵马尼拉后,当时已是菲律宾第一大华文报纸的《华侨商报》主动停刊,以免充当侵略者的宣传工具。日军以威逼利诱强令于以同复刊,他坚持拒绝合作。 1942年4月15日,于以同与其他11位侨领被日军杀害。

1945年4月15日,于庆文的父亲于长庚及叔叔于长城毅然放弃各自的事业,复刊《华侨商报》。兄弟齐心继承父业,他们说,“父亲为报社牺牲了,我们如果不继续把《商报》办下去,就是对不起父亲。”新中国成立后,《华侨商报》突破西方新闻封锁,坚持客观公正立场,持续报道新中国发展与建设。因此,《商报》屡遭打压。 1962年,于长城和于长庚兄弟曾被关押8个月;1970年,菲当局又以发表“煽动性文章”为借口再次逮捕了于长城和于长庚兄弟,并将他们逐出菲律宾。 《华侨商报》一度被迫停刊,兄弟二人流散海外,直到1986年才重返马尼拉,使这份饱经风雨的华文报纸重获新生。复刊后的《商报》成为了中菲两国友好关系的推动者、讲述者。

于庆文说:“父亲常说,日本人可以杀死你祖父,却不能消灭他的报纸。父亲深知,笔杆比枪械更犀利,是实现他献身社会大众的理想最有力的工具。”于庆文表示,祖父与父亲的经历让他立志揭露错误、捍卫真相,并确保那些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而牺牲的人们不会被遗忘。

华文媒体桥梁作用凸显

8月26日至8月30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最大规模的采访活动“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圆满结束,120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参观考察、实地访谈等形式近距离了解湖南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不少媒体代表纷纷表示,此次采访活动亲身了解祖国发展成就,将所见所闻讲给海外华人,进一步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在参访过程中观察到,于庆文每到一处总是细心认真了解当地的发展,感受中国变化。于庆文表示,华文媒体是连接华人社群与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要桥梁,通过报道中菲两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能促进他们互相理解,提升认同感。海外华文媒体在纪念历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报道、纪录片与历史专题,揭示日本侵略的真相,弘扬抗战英烈精神。

谈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对海外华人的影响,于庆文称这是年轻华人受教育的重要契机,让他们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并了解在面对这类思潮再现时,必须团结一致、坚定反对。

于庆文表示,“抗战精神”核心体现在警醒、坚韧,以及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与不公,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历史真相的不容歪曲。这种精神呼吁我们坚守主权、促进和平,并勇敢面对任何试图歪曲历史或淡化战争苦难的行为。他说,“作为英烈后代,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守护这段历史真相,并为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的世界而努力。”

U205P5038T1D185309F8DT20250909230444.jpg
近日,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年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右起第4位为菲律宾华文报纸《商报》社长于庆文。 于庆文(图中)在山河智能参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