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气与河山壮,名争日月光”(“追寻台胞抗日足迹”系列②)

时间:2025-8-22 08:32 0 3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为台湾屏东县长治乡长兴村的抗日纪念公园。

本报记者 程 龙摄

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噩耗传出,全国上下悲愤填膺,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不畏强暴,前仆后继,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保台战斗迅速燃遍全岛。
日前,记者走访台湾彰化、屏东等地,在历史的尘烟中,追寻130年前那段血泪交织、共赴国难的峥嵘岁月。
八卦山风云:
“与敌作殊死战”
彰化,地处台湾中部,是南来北往的咽喉要地。这里的八卦山上,乙未保台和平纪念公园在绿荫中静默,两门古炮诉说着当年的战火硝烟。
一纸条约,山河变色。面对日军自北向南不断推进,台胞组成的义军主力节节抵抗,奈何战力对比悬殊,义军由北南移,最终退守八卦山,决心背水一战。1895年8月底,乙未战争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八卦山之役”在这里打响。
“八卦山地势险要,是乙未战争中台湾抗日力量的重要据点。”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介绍,当时,台湾抗日义军集结于此,与日军近卫师团殊死搏斗。
公园中那座历经风雨、字迹斑驳的八卦山乙未抗日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当年的悲壮:“与敌作殊死战,枪林弹雨、前仆后继,血战三昼夜,终以弹尽援绝,壮烈成仁者约达四五千人……”此役,义军也重创日军。
1965年,彰化民众意外挖掘出679具骨骸,经查正是此役中的烈士。这些英雄的遗骸后安葬于公园内,供后人凭吊。纪念碑上也写下对烈士的崇敬:“是役也,吾胞基于民族大义,守土御侮,仅凭血肉之躯,力挫敌军三倍于我之坚甲利兵。其英勇壮烈,虽败犹荣,而威武不屈之民族精神,尤足为后世所钦崇。”
“台湾民众也有如此英勇抗日、保卫家园的精神。历史不能遗忘,更不容篡改。”卓伯源的话语掷地有声。
步月楼喋血:
“勇丁义烈守城墙”
从彰化一路往南,记者来到屏东县佳冬乡。萧家古厝旁,步月楼饱经沧桑的外墙上弹痕犹存,无声地诉说着高雄、屏东一带客家民众浴血守土的忠烈往事。
1895年10月11日,日军第二师团于屏东枋寮登陆。强敌压境,作为高屏客家领袖之一的萧光明义无反顾,毅然率领乡勇与残余兵士,以步月楼为屏障,正面迎敌,血战不退。
萧家抗日志士后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荣誉理事长萧开平介绍,义军巧用智谋,先是把海水引到田里阻拦日军,并派尖兵隐藏在丛林里伏击,后因敌人太多退守到东栅门的步月楼。义军将城墙下的河沟灌满泥浆,日军跳进去动弹不得,义军就从城墙上倒热水、丢石头。
“勇丁义烈守城墙,英魂血溅步月楼。”透过萧家古厝悬挂的这幅字,依稀可见当年的悲壮场面。步月楼一役从早上8点多持续至午夜,日军死伤72人,义军伤亡百余人,萧光明次子萧升祥、三子萧月祥壮烈牺牲。
萧开平强调,乙未战争是台湾人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掀起的爱国主义战争,是拒做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奴隶而奋起进行的救亡图存抗争。
火烧庄悲歌:
“血战数日,血性悲壮”
步月楼一役后,萧光明率众一路退守至30多公里外的长治乡火烧庄,在另一位客家领袖邱凤扬指挥下与日军决战。
邱凤扬玄孙邱麒璋介绍,危难之际,村民同声高呼抗战到底,不论老少妇孺都争先恐后参加义军。他们组队在四周竹林与壕沟防守抵抗,3000人的队伍让日军万人攻势停滞不前。
面对义军殊死抵抗,日军悍然炮轰,放火烧屋,村庄几成焦土。义军战死约250人,邱凤扬第三子邱元添战死,年仅19岁,长子邱元奎身负重伤。1968年,屏东县万峦中学兴建时挖出多具尸骨,经查为当年牺牲先烈,后移至烈士祠,供后人永远敬仰。
火烧庄战役纪念碑志上也铭刻下这段悲壮的历史:“十一月火烧庄战役爆发,血战数日,六堆义军及火烧庄男女青年壮丁,以土枪对洋炮,死伤惨烈,血性悲壮……”
昔日的火烧庄战场,如今已是一座抗日纪念公园,纪念碑、烈士祠静穆肃立,书法家于右任在碑上所题的颂诗苍劲有力:“气与河山壮,名争日月光。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烧庄。”邱麒璋说,自己常和孩子到这里散步,边走边聊祖辈抗日事迹。先烈的故事和精神,正不断传承下去。
这一场场遍及全岛的英勇抗争,是台湾人民用血肉之躯发出的怒吼,令侵略者也不得不叹服“人民就是士兵,其数不可知”。
乙未的硝烟虽散,但抗争的精神不灭。“乙未战争及其后续风起云涌的武装抗日,是台湾人民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掀起的爱国主义战争。”台湾史研究会理事长戚嘉林表示。(本报记者 程 龙 柴逸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2日 第 04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