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7 人收听 TA
71450
主题
71902
回复
91902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80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揭开月背“神秘面纱”
0/81
感受“津味”魅力,共赴“和合共生”之约
0/47
成都世运会|这里的拔河,不是你认识的拔河
0/53
可容纳4名乘客6个登机箱 未来打飞的可能和出租车一个价
0/46
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国际论坛·以史为鉴 共护和平)
0/47
“中国医疗队是摩中友谊的使者”(新时代中非合作)
0/54
何以中国 | 文脉涌海河
0/44
《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
0/49
入境游、美食游、赛事游释放夏日消费活力 暑期经济“热”力全开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
时间:2025-8-9 18:16
0
5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10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以平均每年200多家的速度持续增长,可每逢暑期,热门博物馆为何总是“一票难求”?一些博物馆门票往往在预约系统开放的瞬间就“秒光”;即便有幸预约成功,进馆后往往还得面对“人满为患”的挑战。
不预约,可行吗?今年,针对暑期博物馆预约难问题,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科学评估场馆承载能力,结合实际实施预约参观机制,禁止搞“一刀切”。空间承载能力强或具备错峰分流条件的场馆,原则上可取消预约限制。但对常年“约满”的热门博物馆而言,出于对展品安全和参观体验的考虑,只能通过提前预约等方式控制人流量,“一票难求”的状况确实客观存在。
预约难,难在哪?不妨先从当前文博资源供给水平讲起——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以上。近年来,我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面对每一两天就诞生一家博物馆的速度,不少观众仍有“望馆兴叹”的遗憾,为何?
有“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
博物馆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参观人次的增量也同样惊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文化旅游热、博物馆热方兴未艾,成为人文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如何不绕路逛遍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的盲盒有没有‘隐藏款’?”……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人分享参观博物馆的体验。从打卡展览、入手文创,再到沉浸式体验,“逛博物馆”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人“为一馆,赴一城”,有人“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到了暑期,大中小学生集中放假出游,“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多种因素在此刻相遇叠加,更增添了“一票难求”的叹息。
当然,也有“冷热不均”的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中小博物馆数量占比达七成,是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到湖北云梦县博物馆,能一睹“中华第一长文觚”的真颜;在四川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可领略井盐文化中蕴藏的古老智慧。不过,出圈者终究是少数,众多“藏在深闺”的中小博物馆因规模、资源、人才等方面限制,文化传承与教育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观众“扎堆”于热门场馆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热门博物馆预约不易、人流量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当前“一票难求”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求解。往小了说,这关系着每个文博爱好者能否“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往大了讲,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
或许可以用“时间”换取“空间”——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现场,人头攒动。为提升暑期和展览末期的参观承载量,博物馆将开启“不眠夜”模式,实现168小时连续开放。
如何“熨平”高峰期客流量?有的博物馆取消闭馆日、延长开放时间;有的则增加夜游服务、打造多元体验。博物馆“时间”上的增量,是针对观众痛点的切实回应,也是对观众热情的正视与呵护。
还能进一步为“空间”突破“边界”——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如火如荼。在“全域活态博物馆”蓝图之下,文物建筑、名人故居等融入城市更新,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中尽显文化魅力。
怎样“打破”博物馆有形的围墙?我们乐见文物“出差”,巡展足迹遍布各地;也期待大馆小馆“牵手”,文化供给向基层倾斜;更需推动数字场馆建设,将精神滋养播洒云端。博物馆“空间”上的延伸,让文物走出库房、融入日常,极大提高了文博资源的可及性。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今天,我们如何“逛博物馆”?也许可以适当放下“打卡焦虑”,不必过分追逐“重量级”与“热门度”。透过展柜中流动的历史,唤醒文物里凝固的记忆,我们将在每一次“游目千载、对话古今”的经历中,与更加深远广阔的时空产生连接,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曹怡晴)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9日 第 07 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华人世界
菲律宾花椒姐
菲龙广场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