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科特迪瓦一家由中企控股的橡胶加工厂,工人们在处理烘干后的橡胶。
人民日报记者 邹 松摄
科特迪瓦第七届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上,非洲客商在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展台前参观咨询。
人民日报记者 邹 松摄
拿出珍藏的美酒,跳起热烈的迎宾舞——不久前,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市维奥索村的村民们,以最淳朴的热情欢迎中方人员。去年,中国企业帮助村里通上了电。今年,网络铺设计划即将落地,橡胶包销模式带动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村里的加工厂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就业地。
在科特迪瓦,像这样“一个工厂带动数个村庄、致富数千民众、激活产业发展”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在中国企业帮助下,科特迪瓦发挥农业资源禀赋,运用农业新科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发展实现提质升级。
中企对当地橡胶产业综合贡献率将超过50%——
“中国橡胶企业的到来,推动科特迪瓦橡胶加工业整体跃升”
“企业让村庄脱胎换骨,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维奥索村青年洛兰特与村民们一起身着盛装,向中国企业美兰集团的代表说,中国企业让维奥索村有了新的产业,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五六年前,科特迪瓦橡胶业还停留在出口杯胶的阶段,多数当地人甚至不了解树上挂着的“白坨坨”能创造多少价值。美兰集团2019年开始在科特迪瓦设立橡胶加工厂,通过大量招工让附近村民收入实现增长。圣佩德罗市是科特迪瓦第二大经济城市,美兰集团控股的第三橡胶加工厂就坐落于此。记者在现场看到,整洁明亮的厂房内,两条生产线24小时作业,发酵后的杯胶原料经切削、清洗、搅拌、压制等工序,再经烘干、抽检后封装,由集装箱运往阿比让港出口,年产能达10万吨。
数据见证着变化:1996年至2024年,科特迪瓦橡胶出口量从1.6万吨增至135万吨;2019年起,中国成为科特迪瓦最大橡胶出口国,年出口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如今,科特迪瓦已跻身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橡胶出口国,所有出口橡胶均实现国内初加工。中国企业是科特迪瓦橡胶产业快速增长及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兰集团、海南农垦、海胶集团等中企在科特迪瓦建立起从种植、采收到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供销体系,预计到今年年底,中企对科特迪瓦橡胶产业综合贡献率将超过50%。
“中企对于科特迪瓦橡胶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胶农尝到了甜头,也让年轻人有了进厂学技术的机会。”美兰集团董事长朱陈说。曾骑着小摩托收胶的洛兰特,如今已成长为美兰集团最大的杯胶供货商,是统筹上百个村庄杯胶供应的“行业能手”。
“中国橡胶企业的到来,推动科特迪瓦橡胶加工业整体跃升,既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创造了大量就业。”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兼农业部长阿朱马尼表示,“科方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助力科特迪瓦农业从原料出口向初级加工转型。”
中方专家指导格格杜垦区水稻产量质量双提升——
“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这是来自格格杜垦区的中国大米,在科特迪瓦家喻户晓。”不久前,科特迪瓦第七届国际农业和动物资源展在阿比让举行,科特迪瓦南部格格杜垦区生产的大米亮相展会。
1997年,格格杜垦区迎来了第一批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作为中科两国建交后的首个成套农业项目,经过近30年、11期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格格杜垦区不仅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更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本地经销商杜桑格尔介绍,格格杜垦区在中方专家指导下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垦区水稻产量已由原来的平均每公顷2.5吨提升至4吨,稻米畅销西非,水稻种植户年均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
作为最早在科特迪瓦实践大规模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垦区,格格杜垦区的中国专家组在当地组织了大量内容丰富、实用的培训,涉及水稻生产、仓储、销售,农机操作、维护、维修等多个领域,培训科方政府官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农民超过2000人,促进了水稻产业本地化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30年发展,格格杜垦区已选育出10多个水稻新品种,以适应当地以及西非民众对水稻品质的多方面需求。在水稻种植及加工方面,格格杜垦区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完成了耕犁、插秧、收割、脱扬等多个生产环节的大规模农机试验及应用,并建立起大米加工及销售的较完整供销系统。
地处西非的科特迪瓦距离赤道较近,与中国海南省在物产上有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中科农业产业合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近年联合中方相关企业推出一系列热带作物产品,并通过各类农展会向科特迪瓦商家及企业展示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一款名为“可可咖啡”的饮品在科特迪瓦农业和动物资源展上就颇受欢迎,在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助力下,可可和咖啡这两种科特迪瓦盛产的经济作物有望融合为新产品。
科特迪瓦阿比让农业咨询公司专家桑德拉·恩贾表示:“非洲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这包括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产业链建设,也涉及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实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实践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科方拥有了首家大型可可加工厂与仓储中心——
“期待借助中方技术与管理经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这是我们国家最现代化的加工厂之一,我很幸运能在这里上班。”25岁的当地青年科伦特在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工作。这家工厂由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是科特迪瓦最大的自有可可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配套有6.7万平方米仓储基地,也是非洲最大的可可豆仓储中心。“我在这里能学到先进的技术,收入也比之前增长了一倍。”科伦特高兴地说。
目前,这座位于阿比让PK24工业园的可可加工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记者在碱化烘干车间看到,当地员工正在将一批可可原料投入机器,可可豆被去壳、碎化后香味浓郁。据介绍,该工厂的熟化工艺质量控制相当严格,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可可特性,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科特迪瓦是全球最大可可出口国,出口收入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0%,但此前近20家大型加工厂全被外资垄断。如今,科方拥有了首家大型可可加工厂与仓储中心,增强了在全球可可市场的话语权。”承建方留驻阿比让可可加工厂负责运维保障的技术总监陆华恒向人民日报记者介绍。
农业是科特迪瓦支柱产业,农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中方与科特迪瓦在农业技术推广、产能提升与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推动当地农业加速增长。今年1—4月,中国自科进口额同比增长70.9%,橡胶、可可等农产品成为增长主力。
“中国是农业与制造业大国,在农业产业链整合方面的前沿实践值得科特迪瓦学习。”科特迪瓦圣佩德罗大学校长梅泰·梅凯表示。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吴杰表示,中科双方在农业领域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彰显了中科双边关系的深厚底蕴与农业合作的广阔前景。阿朱马尼表示:“中国在农业与工业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科特迪瓦期待借助中方技术与管理经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记者 邹 松)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8日1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