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让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锐财经)

时间:2025-5-10 09:07 0 4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针对性出台稳企惠企政策,持续提升服务质效,让民营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有效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截至2024年底,北碚区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超97%,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图为5月9日拍摄的位于北碚区的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精工基地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将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将有哪些具体举措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发展的确定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进一步稳定预期。民营经济促进法旗帜鲜明地强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强调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彰显了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发展的确定性,是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
——进一步坚定信心。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比如,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非禁即入”。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法律规定,国家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使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数据、土地等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做到“一视同仁”。
——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一方面,注重鼓励支持。比如,设置“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专章,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创业,鼓励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积极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引导规范。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守法善经营,加强风险防范,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
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这方面,将有哪些具体举措实施?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介绍,对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将把发力点放在“一业一策”上,立足行业产业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
“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我们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丛林介绍,促进投融资结合方面,正在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经设立了74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在创新增信方式方面,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专项担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丛林说。
在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的外贸、消费领域,金融监管总局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了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另外,以短期出口信用险来支持出口贸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额已经超过了2400亿美元,一些对外贸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像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整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度上升。
助力民营企业迸发更多创新活力
郑备表示,落实法律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破壁垒、拓空间、优服务三个方面强化举措。
“近期,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进一步缩短;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半年后转为常态化推进;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标投标,今年1至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超过80%。”郑备说。
据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已经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经达到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今年,我们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郑备说,“我们将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用地、环评等要素和资金保障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服务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参与标准制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修复制度,助力民营企业迸发更多创新活力。”(本报记者  孔德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10日 第 03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