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北京时间5月6日,中国选手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中一举夺魁,成为该项赛事近百年历史上首位夺冠的亚洲球员。
当赵心童在英国克鲁斯堡剧院捧起冠军奖杯,北京时间已是凌晨时分。由于转播平台多元,很难统计有多少中国观众守在屏幕前翘首以盼。但直播画面下飞速刷屏的弹幕、朋友圈里“见证历史”的记录,显示出中国观众对这场比赛的极高关注度。
其实,斯诺克运动在中国的传入和推广不过40多年的时间。上世纪末,很多中国人熟悉的还是大城小镇里的“台球厅”。电视中偶尔出现的斯诺克,撞球更多、球台更大,规则也更复杂,看上去遥远而陌生。
斯诺克真正进入中国人视野,是在2005年。那一年,年轻的中国球员丁俊晖在中国公开赛上战胜“台球皇帝”亨德利,又在此后的英国锦标赛上夺得桂冠,让斯诺克火遍中国。也正是在那一年,发源于英国的斯诺克赛事遭遇生存危机,电视转播锐减、商业空间受限。恰在此时,中国人被激发出的兴趣为这项运动打开了一片“蓝海”。
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斯诺克不仅培养出了又一位世界冠军,也通过建设赛事体系和扩展商业运营等举措,成长为斯诺克全球版图中一个重要“支点”。世界职业台球和斯诺克协会主席弗格森说,中国让斯诺克真正走向了全世界,正在把中国发展斯诺克的经验带向别的国家。斯诺克名将希金斯也表示,现在所有球员都在受益于中国市场的潜力。
斯诺克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体育项目在中国从“冷门”到“热门”、从“落地生根”到“反哺全球”的写照。当中国不仅是“看”的一方,更是“办”“育”“兴”的一方,就会为一项运动注入巨大活力。
这种从“参与者”到“赋能者”的角色转换,正在网球、冰雪、赛车、格斗等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中广泛发生。郑钦文、苏翊鸣、周冠宇、张伟丽等中国运动员不仅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激发中国青年对这些项目的热情,他们的成功也带动了赛事落地、产业繁荣、人才成长与文化传播,在全球范围推动了项目的发展。
中国体育为何总能扮演“破局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中国力量的背后,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体系支撑。近年来,中国将体育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布局,不断创造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态;坚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广阔市场的活力、全民健身的热情,构成了中国体育向外发展的底气;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赛事的举办,不断为全球体育事业注入新的理念、经验和动能。
体育,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中国体育将继续以开放、包容、共赢的姿态,为全球体育发展带来新的风景,让体育的力量跨越语言、文化与国界,在赛场内外共同追逐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梦想。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刘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7日 第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