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寿险业利差损压顶,除“报行合一”投资大佬们还给出这十条建议

时间:2024-5-23 11:45 0 9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何降低利差损风险?
负债端的人说,提高投资收益是关键
资产端的人说,降低负债成本是核心
对于当下的行业而言,应对利差损风险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低利率的大背景下,每一年的新业务如何投资,到期的老资产如何再投资,才能覆盖负债成本?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这又会对险企投资策略产生哪些影响?
大中小型险企又该各自如何应对当下的投资环境?
DSC0000.jpg

伴随着2024年的一系列利好,业界对于利差损的焦虑有所缓解,但整体来看,风险依然不容小觑。
5月18日,『慧保天下』在北京举办了“2024人身险一季度策略闭门研讨会”,来自寿险公司渠道、精算、财务、投资等条线的高管,以及来自保险资管、券商、基金等公司的专家、高管等齐聚一堂,围绕着当下的投资环境、人身险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享,以及深入的探讨,其中有关投资的观点,我们初步汇总成以下十点,希望对于业界人士有所帮助:
01
大财富视角下,相较于基金、理财,保险业独特优势依旧明显
从大财富管理的角度来看,保险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在基金、保险和理财产品之间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到,过去三年的熊市对基金的权益部分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客户也受到了很大损失,恢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未来基金的发展方向受到监管的鼓励,主要是以权益型产品为主。然而,被动基金指数更多地倾向于进攻性属性,对于绝对收益和固收+这类解决方案型产品的发展前景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理财产品有着天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负债不稳定、负债期限短以及风险偏好低。这些特点极大地限制了理财产品在权益投资能力上的发展,甚至在利率出现波动时,它们也难以承受。
与基金和理财相比,保险有着以下特点:
1. 资金池模式:我们仍然采用资金池模式,这意味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行错配。
2. 长久期:保险具有较长的久期,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长期资金的优势,跨期获取一些收益。
3. 风险承担: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客户的投资风险,这对客户非常有利。
相较于基金和理财,保险在中国的金融产品体系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此外,对于投资端而言,保险业另外一个突出优势是负债端不断销售保险产品,这导致投资端不必担心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问题,有勇气做到“越跌越买”。
02
超长期国债丰富资产配置工具,国债短期交易属性或更为突出,险企须“应配尽配”
第一期的超长期国债已经发行,虽然略低于市场预期,但仍然是一抢而空。超长期国债对保险公司而言是利好,丰富了其资产配置的工具。此后,国债的短期交易属性可能更为突出。国家出台了一些国债交易规则,将进一步扩大国债市场规模,提升市场活跃度。因此,险企必须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并根据大环境进行调配,要应配尽配。
从大的环境来讲,利率水平将保持在一个相对适中的水平,因为国家有意通过超长期国债来稳定经济周期。短期内政府将通过国债解决一些实体经济和资金流动性隔断的问题。另外,政府可能要把地方债通过国债的形式进行再运用。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和窗口。
03
认清现实:利率“易下难上”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固收部分的配置是最重要的,目前针对这类资产,市场的共识是利率“易下难上”,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在大的国际形势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塑速度比预期要快。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在短短几年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面临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可能持续面临通缩压力。此外,居民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杠杆较高,地方政府可能需要持续加杠杆。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利率呈现“易下难上”的趋势。
IMF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水平大约是1.4%,再加上期限利差,30年国债和1年期国债的期限利差100多个bp,30年国债的合理区间大概在2.5%—2.8%。这虽然低于许多公司的负债成本,但仍是我们考虑问题时的重要参考。
04
固收,充分把握利率反弹机遇,改变以配置为主的固收投资理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利率虽然总体上是在低位,但它也会震荡,应充分利用利率反弹的机会,大的改革,包括像房地产政策调整,“三中全会”等,可能会导致利率的阶段性上行,这些对于保险资金而言,都是非常好的配置机会。
但也有观点指出,上述观点很难在实际操作中落地——业界普遍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固定收益要做高抛低吸,但从一线经验来看,这通过固定收益的高抛低吸抵御不了利差损。尤其对于大型险企,债的规模过大,根本没有向上的空间。
针对固收投资理念,主流观点认为,大部分保险公司可能都要改变原来以配置为主的固收的投资理念,更多要运用交易、杠杆甚至是信用,虽然说信用总体的风险也不低,但各种风险和收益要在多类型策略当中寻求一种相对的平衡。
也有观点认为,在固定收益不能解决利差损的情况下,保险业只有一条路,即“类债券化”。只要能够产生比较好的债券替代,就坚决去干,有可能是转债,有可能是香港高分红的股票,有可能是长江电力、贵州茅台……只要认定是一个债券替代,通过分红能够产生很好的资本利得或者是分红收益,真正的股价能够债券替代,就坚决地干,不要犹豫。所谓股票“非方向,低波动”,就是债券替代。
05
权益,不得不配,也不能多配
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取决于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固收的安全垫在变窄,第二,国内A股市场的波动性很高。对比国际,欧美市场传统险权益类投资占比大幅低于中国寿险业的权益类投资占比,在5%以下,当然,欧美市场有多种类型的固收类资产供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风险资产的暴露。国内市场不具备这个条件,但对于权益类资产的仓位控制要谨慎。
从策略来讲,权益未来管理的重点是要降低波动。因为经测算,在固收的安全边际降低之后,击穿公司的盈亏平衡点,击穿保单负债成本的风险大大增加。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权益的高波动:
1.均衡配置:对于大体量资金,均衡配置非常重要,要追求获得相对稳定的长期收益。
2.逆向投资:充分利用长期资金和负债稳定的优势,敢于做逆向投资。
3.多元化策略:包括定增等策略,通过分散化和多元化降低风险。
4.监管改革:优化对于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以及会计分类等规则。
06
非标,重在产品形态创新
非标显而易见量价都在降低,这是市场发展变化使然,但仍可以做一些努力,比较重要的是做一些产品形态的创新。
一些保险公司在过去一两年开始更加重视内部基金的创设,也积极发挥产品优势,关注能源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物流仓储、租赁住宅这样一些方向。
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地参与ABS、REITs市场的培育,虽然REITs市场还比较小,但是它底层资产的属性和未来的潜在空间比较适合保险资金。
07
老资产、老债是根据地,保险投资要“先系扣子再叠被子”
有观点指出,对于一个长期规模庞大的保险公司而言,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老债越多越好。老资产、固定资产作为投资组合的根基越稳固越好。
其次,新的资金注入越少越好。然而,由于业务需要,我们不得不不断拓展,这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到期的债越少越好。有公司一季度的业绩好,二三季度下降,第四季度上升,这意味着其开始动用老债。但这些资产是我们的根基,不应该因为追求一时的业绩而动摇它们。
债券是投资的根基,保险资金投资应“先系扣子再叠被子”。所谓“先系扣子”即可以利用保费购买50年的国债、30年的地方债和20年优质企业债,作为长期投资的基础。在没有新的会计准则之前,将这些资产放入持有到期科目,保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扣子系好了之后,保费到期就有相应的资产到期,而且能获得相当高的资产利差率。
老买十年期国债,一旦流动性集中给付,该怎么办——回答是如果保险公司每年都购买长期债券,那么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债券到期,这样就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可以享受到长期收益率,并站在收益率曲线的最高点上,从而利用保险资金的优势打败其他机构。
关于“先系扣子再叠被子”的策略。举个例子,某只股票投资机会很好,现在股价有所回调,但是手头没有到期债券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国债通过回购交易把资金调出来,并不耽误投资。这正是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保险业只要保持这种灵活性和资金调度能力,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能够战胜券商和基金。
08
对股市要有信心:3000点以下,国家队入场,跟着国家队游泳就不会有错
对股市要有信心。但现在3000点以下,国家队入场了,利好不断,其实质不是为了救谁,而是在适当的位置寻找价差。3100点显然无法满足其需求,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乐观一些了——原来去游泳呛个半死,人们说是因为动作不好,但现在国家队已经开始游泳了,没有人再关心你的动作,跟着国家队游就不会太差。
美国股市1886年到现在138年,中国只有34年,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现在美国股市持续走牛,但要知道,美国股市并非一直是牛市,1964年到1982年18年里,美国股市基本没涨,跟中国目前的情况类似,但1982年再加18年,美国的股市逐渐立了起来。现在人们谈到中国股市,就跟谈中国男足一样,似乎永远见不到光亮,但谁敢肯定18年后人们还是同样的思维?
09
当前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须高度警惕
现在中国寿险公司投资端的风险过高地集中于利率,过高地集中于A股市场,风险集中度来源太高。
应对这种风险,可扩大可投资品种的范围。可以拓展的方向,最容易落地或者最现实的,首先就是黄金ETF,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环境下,黄金ETF的价值还是存在的,哪怕不放开期货、现货,放开黄金ETF。可能会面临着一个大宗商品牛市的周期,主要的一些大宗商品的指数化的产品、证券化的产品是不是可以放开?不仅是应该研究,应该高度关注、高度重视。
10
优化对于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以及会计分类等规则
当前,国有上市险企新旧会计准则并行,同时面临财政部、股东的双重考核,财政部的考核按照旧准则进行,但对外披露的报告又须按照新准则制定,这要求国有上市险企必须兼顾两套准则的要求,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国有上市险企面临更多限制。因为新旧准则代表的两种逻辑存在冲突的情况,例如,国有上市险企不敢将更多高股息股票放入OCI中,因为财政部的考核基于旧准则下的当年收益,将更多高股息股票放入OCI中,会限制调仓。
此外,当前的行业共识是只有高股息的策略适合计入OCI,这导致计入OCI的策略非常单一,但高股息策略并非在所有市场都占优,意味着有些时候,价差的波动会很容易打穿股息。这可能会导致净资产在环境变化时,出现大幅度下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