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有一种办法,让看《我的阿勒泰》的爽感加倍

时间:2024-5-23 11:25 0 11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郑中砥

这个月最热、最受好评的国产剧,那必须是《我的阿勒泰》。
此前它入围了戛纳电视剧节,到收官后,豆瓣评分更是逐渐攀升到8.8的年度国产剧榜首位置。 对这部剧优点的讨论已经很多,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将不同民族的人在阿勒泰草原的生活与恋爱,以一种情与景水乳相融的视听形式呈现出来,在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中又充盈着悠长的抒情。

DSC0000.jpg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时间在爱奇艺看完全剧后,我又获得了在线下参加该剧集的“杜比视界 杜比全景声品鉴会”的机会。一开始的确是好奇大于兴奋,我想知道,一部并非以奇观见长的散文化的剧集,在杜比影院的顶级视听体验的加持下,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
DSC0001.jpg

看的是第五集,开场没多久,当我看到三个女孩清晨作伴去参加婚礼的那场戏,她们走在草甸树林中,太阳洒在嫩草绿树黄花上,反射出深深浅浅的光,听着阿勒泰层层叠叠的风声从空中、耳畔拂来,油亮亮的野生木耳在阳光微风下颤抖…… 那一刻我彻底忘记之前曾经看过这部剧,进入到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感受中。这种体验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却又不止于视觉和听觉,而是仿佛整个人都亲身站在了北疆之北的阿勒泰草原,具身体验着作者李娟笔下“狂野的梦”和“山野的风”。

DSC0002.jpg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是依靠层层叠叠、彼此关联的视听细节的设计和铺排来实现的。 通常我们在看剧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剧中的环境音,但在杜比全景声中,轻风虽细却声声可闻,清晰到如同拂过发梢脸颊。 那些不被察觉却又无处不在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在不知不觉中包裹住我们的感官,带我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阿勒泰现场。
DSC0003.jpg

图片来自网络
在映后的分享中,主创人员回溯到了这种沉浸体验的源头。 “风在一开始就有了柔软的定调”,声音指导陈冬虤谈到风声时先给出了这样的基调。 实拍过程中,其实草原上更多的是大风、强风,现场的风噪声很大。但是在剧中,阿勒泰是角色的心灵栖息之所、情感滋生之地,于是硬朗的大风在陈冬虤手中化作了柔软的轻风,以契合故事发展和人物情绪。
DSC0004.jpg

第五集文秀远远看到巴太仰面躺在草地上,周围是啃食嫩草的羊群,风从草原上掠过,吹动巴太的头发,文秀的发丝也被风衔到脸颊。 风在这里成为了最主要的环境音,它营造的不仅仅是发丝纷飞,更是男女主人公的情愫流转,四面八方的长风摇动着两人的心旌。 陈冬虤说在做风声的时候为了达到更为丰富饱满的层次,他们堆叠了数十条音轨,有空中的风、拂过树桠的风、掠过牛马羊群的风、吹动嫩草的风、吹向男女主脸颊耳侧的风…… 这些风声深深浅浅远近不一,向着观众奔袭而来,它已经远远超越了听觉,而赋予观众某种体感,如同置身于草原之中,切身体验和理解人物的情愫。

DSC0005.jpg

图片来自网络
就凭一个“风”,我就知道这趟来看杜比版本是来对了。 当然不止“风”,风声是确立了整部剧集温柔和暖的声音基调,那么雨声、水声、动物声则在这种柔和的基调上细细描摹了草原的灵性。 夏季草原多雨,剧中有一场极其独特的“室内雨戏”。 文秀家的帐篷到处漏雨,她在屋内挂满塑料袋接水,这场戏初看时只觉得文秀机灵可爱,直到在杜比全景声中再重温时,才第一次体验到雨水由上而下,打在帐篷、树梢、草甸,连雨滴落入透明塑料袋的声音。

DSC0006.jpg

图片来自网络
文秀和朋友们在河边洗衣的段落,河水声由远及近,潺潺的水声随着人物的脚步和景别的变化而呈现出丰富、层叠、细腻的样貌。 剧中草原的风声雨声溪流声给予的听感体验实在美好,在杜比全景声的包裹下,那一刻大家仿佛置身于阿勒泰的草原上体验着夏牧场的雨露晴天。 对草原游牧民族而言,万物有灵。陈冬虤将剧中的动物们也进行了人格化的声音处理,让它们参与到剧作和情绪中去。
DSC0007.jpg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剧中张凤侠母女关于骆驼是公是母的讨论中,文秀弯下腰盯着骆驼试图分辨,却换来一声带味道的骆驼屁,“谁让你盯着他看的,没礼貌”张凤侠的调侃投射出骆驼的人化地位,而骆驼的屁声如同点睛之笔呼应了张凤侠的这种说法。 在那灵性的一声中,“骆驼放屁”这个“有味”的笑点想必看过的朋友都不会忘记。与这种细节处的笑点相辅相成的,是在人物情感变化的重要节点,动物声所蕴含的浓烈情感表达。 看完全剧的朋友都难忘剧集最后踏雪的嘶鸣,如同陈冬虤所说,“我们把踏雪当成一个人物角色在塑造”。 在男女主的情感线中,踏雪发挥着起始点和休止符的作用。它是见证者,也是中断者,而这种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不同的马鸣声来传递。

DSC0008.jpg

图片来自网络
踏雪受惊后发出的鸣叫和它倒下后粗重的喘息,声音处理从最初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意和写情,用急停、留白、放大等诸多艺术手法刻画了踏雪之悲。 声音设计从最初的现实拟真升华到了此处的情感真实,让人忘记呼吸忘记周遭,身陷人物的悲痛之中。 在杜比全景声的体验中,给人的声情并茂之感不在于声音的大小,也并未刻意强调声源所在,甚至它实际上消弭了音响数量的概念,而是以具身体验感作为衡量标准,让层层叠叠无处不在的声音音响包围着你,以不可思议的丰富度和层次感带我们置身于故事、情感、现场,体验那一刻的风雨如诉。

DSC0009.jpg

图片来自网络
影视行业常说“声画不分家”,杜比全景声对视觉层面的帮助是它把第三视角的“观看”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经历”,这并不意味着观看就不再重要。 相反,在杜比视界中,视觉呈现的革新让创作者有了更多空间,去实现现实的准确度与艺术的创造性。 去阿勒泰拍摄时摄影指导刘懿增感慨这个地方太美了,“阿勒泰本身就很美,能够有机会用镜头去表达很幸运”。
DSC00010.jpg

图片来自网络
去过的朋友会明白,刘懿增虽是自谦,但那里的自然之美确实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件事的关键在于,阿勒泰的美拥有太多细节层次,所以需要非常强的工具才可能做到准确还原。 在这样一个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地方,风景和气候一样富于变化。举个例子,就像阿勒泰的草原和树林,都是绿色,但它包括千万种深深浅浅的绿。 有的是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远处覆雪的山林上,又是近乎浓墨的深绿和黝黑,太阳的每一点移动也都会带来色彩的每一次变化。

DSC00011.jpg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样庞杂的信息量中,从摄影师的眼睛到摄影机的拍摄,再到现场监视器和后期调色,这其中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准确地对接,才能确保最终抵达观众眼前的是如现实般的美景。 第二次观看时我确实发现,杜比视界更加准确呈现了颜色之间的细微区别,不仅是草原上丰富的绿色,连草地上黄白色的小花、远山上深褐、姜黄、墨绿、新翠等错落的色彩也一应俱全,让我完全体验到一种眼睛不够用的感觉,像是整个身心沉浸于阿勒泰之内。 尤其是那些朦胧的夜戏,月色洒在树林草甸,也洒在文秀和巴太身上,整个画面是浅浅的蓝调,没有明显的光源,我们却看清了演员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看到了月光下绵延的群山和无边的草原。

DSC00012.jpg

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月光下的景致并未因光线不够明亮而丢失细节,相反地,却如人眼适应黑夜一样,清晰地映照出黎明光影的暗部和细处。 这种丰富和细腻的程度还原了人在走夜路时的感受,朦胧却并不模糊,有暗影却又能定睛看到细节。 在这些现实性的还原之外,摄影指导刘懿增和调色师黄千还创造性地对画面进行了艺术化的探索。
DSC00013.jpg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高潮段落有一个踏雪主观视角的镜头,黄千将那个镜头处理成了红色调,在强烈的情绪堆积之下,红色调成为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喷发,它以情绪主导画面,突破写实而实现了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经由那个充满创造力的镜头,我们体验到草原在美好之外的一面,它带着原始的冲击力激荡着每个人的内心,那一刻,我们完成对阿勒泰具身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融合。 其实不只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对于创作者而言,他们更是深知杜比改变了什么,就像是调色师黄千说的,“在监视器下对 HDR的控制在前期就做到了,所以在后期的时候就把可能性无限的打开。当然最棒的肯定是大家今天看到的杜比视界版,是所有版本中绝对是最好的效果,这些效果都是归功于技术的进步,还有所有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

DSC00014.jpg

图片来自网络
摄影指导刘懿增也感慨自己此次拍摄到的美好画面很大程度取决于杜比 “极大丰富了创作者的武器库”,“ARRI摄影机和杜比视界在创作前端的配合,给了创作者们校准还原现实色调的利器”,也恰是由于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的支撑,创作者们可以做一些此前不敢去想,或者想了做不到的视听细节,彻底解放了影视创作者的想象力。
坦白讲,在这次“阿勒泰”之前,我已经去过很多次杜比影院,但还没有一次是为了观看现实题材影视剧。 这一次的体验完全不同,不仅颠覆了我对杜比视听体验的认知,也改变了我对“何为现实”的理解。

DSC00015.jpg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我发现,杜比与“阿勒泰”的这次合作,彻底去除了对视听奇观的追逐,指向了一种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它打破了我们“只有特效片才需要加强视听”的刻板偏见。 相反,越是日常见到的自然世界,越是真实细腻的普通人情感,越需要更有具身感的视听体验来作为配套,给予观众更真实、更入心动情的观影经历。 对创作者而言,“影视是现实的渐近线”,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帮助创作者更加接近物质现实。创作者得以用更好的装备来开掘更多现实之美。 甚至我们可以说,没看过杜比版的“阿勒泰”很难说看过真正的“阿勒泰”,那我们应该上哪儿去“二刷”呢?
DSC00016.jpg

其实不需要电影院,你在支持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的电视、移动设备,在通过爱奇艺“帧绮映画MAX”认证的电视上,甚至在汽车中登录爱奇艺,都可以看到《我的阿勒泰》的杜比版本。 在当天的品鉴活动上,我也首次体验了在理想汽车中观看这部剧集。汽车的密闭空间配合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让我也体验到影院之外的另一种沉浸式观剧方式。
DSC00017.jpg

关上车门,阿勒泰在瞬间包裹了我,那一刻我忘却自己身在北京夜晚喧闹的街头,像是乘着风雨驼铃声去到了无际的草原。这种感觉,比想象更真实,却又比现实更梦幻,恰是在这种如真如梦之间,它创造出一种美妙的艺术体验。
DSC00018.jpg

这次在理想汽车中的体验提醒我们,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不仅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内容上获得应用,也正在进入生活的多元复杂场景。 这些场景包括电视、汽车甚至一些手持设备,它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已经成为切切实实提升我们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改变我们和现实世界相处关系的美妙事物,成为奔忙的日常中能让人随时放松的小确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