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09999999999
本站在线客服
专访|《追风者》导演姚晓峰:打造有颗粒感和历史感的年代剧
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专访|《追风者》导演姚晓峰:打造有颗粒感和历史感的年代剧

时间:2024-4-7 11:21 0 32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电视剧《追风者》热播,这部以金融视角切入民国历史的传奇故事,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和追看,其制作水平也算得上2024年度的上佳之作。
导演姚晓峰自认一直对民国历史很感兴趣,“这段历史其实很揪心,在这段历史中,这个国家命运的起起伏伏中,参与其中的人们和随波逐流的人们,他们是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DSC0000.jpg

《追风者》海报
姚晓峰是电影摄影师出身,对画面有着极致追求。剧中一条七宝老街,搭了又换地方重建,制片人压力很大,但姚晓峰坚持,“我觉得七宝街是生活在上海边缘的一帮穷苦打工人的居所,它的质感应该更杂乱无章,拥挤不堪,要更有生活气息。”为了这份真实,剧组花费了很多预算,在剧中呈现出令人信服的老街烟火气。
除了画面呈现,众多演员的表现也相当精彩。姚晓峰自信表示:“演员在我的戏里,一定能拿出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表演状态之一。”他是很擅长跟演员沟通、发挥演员魅力的导演,主演王一博此次也在《追风者》中贡献出令人赞许的表演。
第一次和王一博合作,姚晓峰非常认可这个“小孩儿”。“这次在王一博身上我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他也很积极地投入,过程中也把自己完全交付给我,他也相信我。”他谈道,“我们的合作上,就没有杂念。”
民国史,从1911到1949年,那么多大事件里,有无数故事、无数方向可以挖掘,在姚晓峰看来,它是一个非常大的素材宝库,“我这些年一直在关注这段历史,所以这个剧本出现时,我眼睛一亮。”他说道,“从金融视角进入一个谍战故事里,这在过去的戏里很少出现。”
DSC0001.jpg

姚晓峰在《追风者》片场
【对话】
彼此信任 “来真的”
澎湃新闻:在一个本身成熟的类型里面去做出创新,然后去做出更精彩的故事,它其实难度是加倍的。在创作过程中,您和团队可能面对的一些需要去突破和努力的事情是什么?
姚晓峰:谍战剧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如何在谍战作品的框架中寻找突破?这个戏给我的一个抓手就是金融经济的视角。
过去我们拍战争,很少拍到“钱从哪儿来”。战争经费从哪里来?经济在战争中它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经济战线上的人做了什么?在影视作品中,这些方面的表现几乎是空白。我恰恰是一个对历史和对经济都感兴趣的人,就觉得在这方面去寻找突破可能是一个方向。
DSC0002.jpg

DSC0003.jpg

《追风者》通过主角国民党中央银行职员的身份,聚焦经济战争
澎湃新闻:第一集上来就是男主被房东阿姨拉进了股市。一边是女主的枪林弹雨,一边是男主的股市风云,这组对照挺有意思的。
姚晓峰:男主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在卷入乱局和血雨腥风时,他从手足无措到镇定自若到做出抉择,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一个普通人,面对自己不能掌握的世界时的真实反应,可能是这个戏的看点。所以就有了开头那几场戏,我先把他生活的氛围营造出来,让观众接受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一个普通小人物和大时代大世界的关系,这个又是我的长项。
澎湃新闻:好像在之前的采访里,有看到你表达了对王一博的欣赏,想听你聊一聊合作过程,包括对这位青年演员的一些观察?
姚晓峰:一见面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王一博的真诚,我说要把这种真诚传递给观众。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戏,你不要去演,你只要把你最真实的感受,在镜头里告诉我。这孩子好在他容易相信我给他的情景。
我认为这个孩子很好,他自己看得很明白,到剧组就是拍戏的,他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演员,完全交给一个导演的。我也是作为一个导演,把我的想法阐述给他,让他去发挥。我经常说演员和导演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我跟他从见面开始,只谈两个创作者之间对人物、对戏的理解,所以我们的合作上,就没有杂念。
演员在我的戏里,一定能拿出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表演状态之一。我作为导演,要做的是放大演员的魅力,帮助他完成角色。这次在王一博身上我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他也很积极地投入,过程中他也很信任我。
澎湃新闻:如何建立这种信任?
姚晓峰:就是平等,我不“装”导演,他不“演”明星,咱们就是俩普通人。然后他是年轻人,我比他年长,他当然对我很尊重。但刚开始,两个人不那么熟悉的时候,我就跟他多聊剧本,不拿什么导演架子,以平常心跟他交流。就慢慢一点点把人和人之间的屏障突破之后,后面都不是问题。
他笑起来太生动了,有次我把他逗笑了,笑了以后,我说你笑得好可爱,然后我们都很开心。后来他经常会露出笑容,我觉得可能在我这戏里,是他露出笑容最多的。
DSC0004.jpg

DSC0005.jpg

王一博(饰魏若来)在剧中有很多突破表现
澎湃新闻:看到了《追风者》在摄影、美术上的用心,聊聊在视听方面和团队的一些考量,包括美学风格上的创作过程?
姚晓峰:因为我是摄影出身,能迅速地把握到灯光、气氛、色彩的营造,我们都先确定好了一个基本基调:在一个黑暗的年代,在动荡的上海,首先要营造的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残酷感,我们的影调非常冷静,但是冷静里它有人情的温暖。
我们戏的摄影、美术、造型、剪辑和音乐作曲,都是业内高手。我们的吴嘉葵老师,上影厂很资深的美术指导,我们马德帆老师也是非常好的造型师,还有道具黄裕国老师,没有他们我们很难将那个时代的老上海味道复原到现在的样子。
我们摄影师周文操,是我师弟,我们是第一次合作,但沟通起来很顺畅。他是很有才华的年轻摄影师,有非常强烈的创作冲动,我很尊重他。我们要做一部有质感的电视剧,得有电影质感,而且这次他都用的复古镜头来拍,要制造一个过往年代的这种颗粒感和历史感。
澎湃新闻:这些年,大家夸电视剧,很爱说有电影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你怎么看这一点?
姚晓峰:电影感是什么,简单讲就是构图,氛围等等都是有美学追求的。我以前做电影摄影师,那时候的监视器不够好,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所以全组只有摄影师能在摄影取景框里看到最完整清楚的画面,导演都看不到。因此,摄影师对画面的责任太重大了。
我记得那时候做电影,每次看样片都是摄影师最紧张的时候,全剧组工作一段时间了,大家一起看看最近洗的样片,画面里的每一个穿帮,每一个脏点,每一个光线处理不当,曝光不准确,都会让摄影师恨不得钻到椅子底下去。但我眼睛练得很好,取景器里头我眼睛扫一圈,所有的问题都能发现。
现在我作为电视剧导演,发现电视剧不一样了,观众审美也提高了,拍摄技术和器材变好了,投资也高了,在这种创制作条件下,大家呈现的内容也更丰富了。在这个行业里干,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人得进步。
“导演一定要有意志力”
澎湃新闻:剧中的一大主场景七宝街做的特别好,能不能谈谈这条街的故事?
姚晓峰:七宝街我们光是搭景改景,就投入很多。美术都做好了以后,我去看了,然后跟他们说,要全部推翻重来,因为我觉得剧中七宝街是生活在上海边缘的一帮穷苦打工人的居所,它的质感应该类似前些年的城中村,你们做的看上去都很好,它应该更杂乱无章,拥挤不堪,要更有生活气息。你们就听我的,咱们重新调整。
我们另外选了一条街道,重新布置。七宝街这些出租屋是什么样的环境,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做着这样那样的生意,家里雇了些什么人?这是剧本里都不会有的,是导演应该做的功课。我怎么让这里更丰富,我特地设置了一个作息表,谁什么时候给人洗衣服,谁什么时候给人染布,谁几点给人熨烫衣服。每个人都知道我在这个街里是什么样的定位和角色,我每天要承担什么样的任务,他们状态就自然,大家有了状态,进入角色就快。我还特地找了几个汽油桶,在院子里烧着水,里面煮着布。各种各样的人忙活着,这就让这场景一直有它真实的生活气氛,就很“活”。
DSC0006.jpg

魏若来和七宝街的邻居
DSC0007.jpg

魏若来居住的亭子间,发生了不少重要剧情
澎湃新闻:男主在七宝街住的亭子间,细节也特别丰富。
姚晓峰:魏若来房间,我当时也说不够寒酸。一开始也是做的一个阁楼,当时那个阁楼的景做好,我一进去就说,你们没有在亭子间生活的经验,太高,太大,房间不够破败,但摄影那边也担心,你空间太小摄影器材很难进去,不好拍摄嘛。但我就给摄影出难题,我就要小的,要人进去得撞到头的空间。
空间对了,我们就把人物的每个生活细节讨论到,家里用什么样的灯,在哪儿吃饭,在哪儿做饭,你都讨论到。服装组的工作人员现在都比较年轻,对那个年代衣服的“破”没有认知,我就让他们做得再旧,再破。
一切就绪,王一博穿上个破棉袄,进到会撞到头的亭子间,弯腰缩身。床上的小被子盖得了头盖不住尾,他只能缩起来。我们又是冬天拍的,他那个最真实的反应就被激发出来了。在这种真实的氛围、环境里真实地感受,你就能把人物演活了。
澎湃新闻:这些对细节的追求完美,前提是能说服几百上千号人的团队都愿意听你的,干艺术的人都很骄傲,要把这么多骄傲的人拢成一股,共同去做一件事挺难的。作为导演,怎么服众?
姚晓峰:摄影啊,美术啊,他们一开始都有他们的思路,特别是他们的思路也特好,也精到,那我要让他们理解我、认可我的调整,对项目来说是更好的,大家才会服你。导演一定要有意志力,我是否能坚持,而且能说服大家坚持,能够跟着你去奔一个方向,这个很重要。一方面,这需要团队长期合作带来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新的合作里,你知道周文操跟我第一次磨合,但我给他的镜头指示,我对戏的调整调度,他觉得你很棒,那咱们合作就没问题了。
澎湃新闻:往往,编剧和导演之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否一致,尤其导演把文本转换成画面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也想跟你聊一下,导演在文本上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姚晓峰:对文本的理解是否一致,这是编剧和导演的合作基础。不一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至今我都可以说,我通常和编剧对文本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作为一个导演,想象力、感知力、理解力非常重要,导演如果对剧本的理解出现很重大的偏差,无法理解编剧的表达,那这个剧就没法弄。
电视剧创作中,编剧和导演之间好的合作,一定是导演在编剧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这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个导演都不可能说:这部电视剧好,就是完全靠我拍出来的,编剧一塌糊涂。
《追风者》这部剧比较特殊,是六年前看到这个剧本,当时我觉得这个题材大有做头,所以就保留了剧本的故事情节,但对里面所有的人物和思想的交锋又做了重新结构。
DSC0008.jpg

DSC0009.jpg

见证了战火和国民党金融领域的腐败黑暗,魏若来找到自身信仰,加入共产党为人民谋福祉
澎湃新闻:看到了你在采访中落泪,特别想听你谈一下对于这部剧的感情。你最希望通过这个剧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
姚晓峰:我觉得是“问道”,是“信仰”。
我们这代人生在1960年代末,成长在1980年代,走入社会时正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走过来真是感慨很多。我们是想通过《追风者》这个故事连接不同年代的年轻人,让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去不断探索和选择,希望通过这部剧可以影响当下年轻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和选择,也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当下的年轻人可以活的更热烈,努力寻找并确定目标,在时代中构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