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央视春晚爆款《碇步桥》何以“江南”?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2788
主题
152805
回复
17912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1
《亲爱的仇敌》老傅婚礼变大型修罗场,全员熟人开启抓马模式
0/28
编织贯通古今的思想之网,《船山先生》今晚开播
0/27
9.5分年度爆款剧,我哭得停不下来
0/32
女大男50岁的恋爱,凭什么收割这么多人的眼泪?
0/37
假哭就别演了!看《绝密较量》高圆圆脱妆,让多少演员脸红
0/39
《淮水竹亭》大结局,青木媛“血泪诀别”,孟子义演技炸裂!
0/34
高叶、陈妍希“资源降级”?不,是国产剧终于配得上她们
0/33
《无尽的尽头》破局未检题材
0/36
辱华风波升级!《赴山海》被《人民日报》除名,网友喊话全网封杀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央视春晚爆款《碇步桥》何以“江南”?
时间:2023-1-23 16:36
0
71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原标题:央视春晚爆款《碇步桥》何以“江南”?)
资料图
溪水淙淙,江南女子在碇步桥上缓缓走来,让人仿佛置身烟雨江南,回味悠长。
1月21日晚,浙江原创舞蹈节目《碇步桥》亮相央视春晚。溪水边诗画江南的绝美意境美哭了网友:“看完感觉被净化了”“每个人眼睛里都亮晶晶的”“春晚这个节目最仙!”还有不少网友说,想去泰顺的碇步桥打卡。
这个作品源自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2017年的原创舞蹈《碇步桥水清悠悠》。为了在春晚上做出最好的呈现,浙音师生们在北京“奋战”了37天,从“阳过”到“阳康”,一遍遍抠动作、改编排。这支绝美舞蹈凭什么火出圈?又何以“江南”?在春晚彩创排间歇,天目新闻记者连线了该节目的主创,听他们聊聊《碇步桥》的故事。
灵感源于泰顺碇步桥
春晚版全方位升级
《碇步桥》 图源:春晚官方
《碇步桥》的灵感取材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石桥。它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字型凌波延伸,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碇步”,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碇步桥全长144米,共233齿。每齿分高低两级,高的那级可供肩挑扁担者或涨水时行走,低的那级可容两人并肩而行。亲临碇步桥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
舞蹈《碇步桥》完美再现了碇步桥的古朴韵味,以及人们踏石而行的悠然和怅惘。浙江音乐学院的编导教师李佳雯,在泰顺采风后深受启发,于2017年创作了舞蹈《碇步桥水清悠悠》。该作品问世后就受到了许多好评,拿到了不少奖项,也成为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保留剧目。
网友评价 微博截图
网友评价 微博截图
此次春晚上表演的《碇步桥》,截取了原舞蹈最精彩的一段,并在领舞、音乐、服装、妆造、视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领舞朱洁静,是中国内地最优秀的青年舞蹈家之一,也是浙江嘉兴姑娘。作为春晚的“熟面孔”,2020和2021年,她先后携《晨光曲》和《朱鹮》登上央视春晚。她参演的节目,被网友称为“审美天花板”。而此次的服装设计阳东霖,也是爆款舞蹈《只此青绿》的服装总设计师。
“从原先的一个版本到参加全国舞蹈桃李杯教学展演,再到现在上央视春晚,我们这个作品经过三次升级,一直在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李佳雯告诉记者。
最大的挑战是“阳了”
最难的是每个角度都要“齐”
舞蹈团队在春晚后台合影 受访者供图
来自绍兴的张佳洋在浙江音乐学院读大三。有机会参加央视春晚,还能和心中的“女神”朱洁静老师合作,对她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可刚参加排练时,她还免不了有些担忧。
“时间短、任务重。央视的这个舞台和我们平时演出比赛真的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这个有超高清的镜头,对于舞蹈的细节要求非常高。为了确保画面好看,动作、节奏、位置,以至于身体的每一个角度都要一模一样。这也需要我们演员一次次地磨合、练习来完成。”张佳洋说。
《碇步桥》片段 图源:央视春晚
而在浙江音乐学院的编导教师袁竹看来,央视春晚的高要求,使得纯舞蹈作品的编导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问题变得更全面、更广泛、更细节:“小到头饰的位置是否高低统一,大到表演时的情绪状态是否全程在线等等,这些‘小问题’在高清镜头下会被无限放大。我们还需综合考虑照顾到电视播出的效果,大屏的视觉、画面的虚拟、镜头的切换等等。种种这些对于我们习惯在剧场演出的舞蹈作品来说就是最大挑战。“
在北京备演春晚的37天里,浙音《碇步桥》团队几乎每天往返于央视和酒店两点一线,工作到后半夜也是家常便饭。
更大的挑战来自新冠。来到北京之后,团队陆续感染了新冠病毒,病了没办法排练,“阳康”后体力也受影响。但整个团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出来,在除夕夜为大家带来一道视觉盛宴。
用箫和竹笛代替小提琴
从舞蹈中读懂诗画江南
舞蹈团队彩排中 受访者供图
《碇步桥》将江南女子的小巧细腻体现得淋漓尽致,舞蹈演员们整齐划一的戏水动作,美得让人心醉。
“我们的主题动作有一个晃加膝盖微微颤动,灵感来自于人在碇步桥上行走时会重心不稳。恰恰这个不稳的瞬间是特别美的。第二个标志性的动作是姑娘们坐在桥上,身体有一个上下的律动,脚下左右交替点地。这个代表着人和水、人和自然的关系。”李佳雯告诉记者,舞蹈中的大多数动作都来自于生活,姿态以线性美为主,体现江南的意味和审美。
网友评论 微博截屏
《碇步桥》的作曲杨翼也透露,春晚版的音乐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重新录制,从原先的7分多钟删减到了现在的4分多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家都比较喜欢的快板段落和标志性的人声素材“飒飒”:“我们还把之前版本里面的小提琴独奏用竹笛和箫代替,增加浓烈的江南音乐符号。”
从《晨光曲》《只此青绿》到《忆江南》,这几年反映长三角地区风貌的舞蹈作品频频亮相央视春晚,口碑爆棚。兔年春晚上的《碇步桥》,将自然人文景观做了舞蹈化的审美提炼,也是江南舞蹈风格创作中的代表之一。
浙音学子在春晚后台排练 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一直致力于江南舞蹈的打造,通过举办“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比赛,力推有江南舞蹈特色的精品。浙江省的各个舞蹈院团,也在这个选材背景下,积极打磨了不少作品。
“诗和远方可以说是浙江文化旅游的一种品牌。浙江音乐学院的舞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一直在诗画江南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江南舞蹈风格的创作,慢慢聚焦出了江南舞蹈的审美特征。”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徐颃告诉记者。
《碇步桥》勾起了亿万观众对绿水青山的向往,也为离家的游子送上一些熨贴的暖意。它火爆的背后,是诗画江南之美、活力浙江之韵,亦是人们对大美中华的深深热爱。
延伸阅读:
春晚40年,承包了几代人的笑点
大年三十啦!兔年央视春晚进入倒计时。
在“阖家看春晚”这项当代新民俗里,语言类节目总是最受关注的。
春晚这个舞台,是中国几代人笑的启蒙。
笑的魔法
国家一级编剧石林清晰地记得1988年年底的那个冬日。他从家骑着自行车赶往央视春晚剧组所在地,从南三环到北四环,“整骑了两个钟头”。这位72岁的老牌喜剧人一开口,便透出一丝幽默感。
他是去投稿的。那时他是北京市曲剧团的创作员,与人合作写了一个小品剧本。石林早年学写相声,后来又写戏曲,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小品创作。结果团里没用,他在报上看到央视向全国征集1989年春晚的小品稿件,便把作品送了去。门房接过稿纸,转身丢进麻袋。
“我一看完了,这事也就算了。”没承想,之后便接到了央视的电话。在当时提交的剧本上,石林标注了一句话:此作品若选中,建议由中国评剧院赵丽蓉老师出演。
于是,这就有了1989年春晚上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英雄母亲赵丽蓉遇上了要宣传典型的电视台记者侯耀文,也就有了“司马光砸缸”“司马缸砸缸”的经典对白。
资料图
当《英雄母亲的一天》在春晚舞台上上演时,还是孩子的郑猛津津有味地守着电视机。“那时可看的东西少,基本上一进腊月就开始盼着春晚,确实也不会让你失望,尤其是那些相声、小品,把你逗得哈哈大笑。”如今已经是喜剧评论人的郑猛回忆着自己的春晚情结。
郑猛踩着上世纪70年代的尾巴出生,1986年家里买了电视,1987年,他拥有了记忆中第一届春晚。“最喜欢的肯定是《虎口遐想》,尽管当时还不完全理解姜昆说的内容,但我知道这肯定是挺好玩的一个事,一个年轻人没有搞对象,掉进动物园的狮虎山。”
资料图
1987年的春晚还有一个相声也让郑猛印象深刻,就是马季带领着几人表演的《五官争功》,当中就有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冯巩。
资料图
马季是把相声从舞台推向电视的关键人物。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已成名,当80年代电视在中国普及开来时,他便思考把相声由听觉艺术改造为视觉艺术。1984年春晚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推销员》,便是他尝试的成果。人们后来习惯叫这个作品为《宇宙牌香烟》。
电视的普及和春晚的出现无疑是相声一度兴盛的重要助力。不过,随着小品的兴起,相声在春晚舞台上逐渐式微。
1994年春晚小品《打扑克》中,两人用名片打牌,一人出“科长”,另一人出“处长”,一人出“处长”,另一人出“局长”……一人出“相声演员”,说“不仅脸熟,而且喜闻乐见”,另一人出“小品演员”,说“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现场哄堂大笑,春晚相声的黄金年代落幕了。
春晚上的小品,继而成为又一代中国人的喜剧启蒙。1990年出生的许子谅便是由此爱上了喜剧,他现在更为人知的身份是喜剧编剧还珠。“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和同桌演春晚上的小品。那时我抢不过同桌,就总演宋丹丹、高秀敏。还记得第一个完整背下来的小品是《昨天今天明天》,现在你说上句我还能接上下句。”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被普遍认为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这个作品根源于观察生活练习,是戏剧学院里最常见的一种训练学生的方式,原来只是内部教学使用,没想到放在春晚上意外成功。进入上世纪90年代,春晚小品开始逐渐有了主题和戏剧结构。
资料图
不少作品至今仍能带来滋养。有一次许子谅和几个人熬夜写喜剧剧本,“实在想不出来了,咋办?就一个接一个看当年的小品。从《卖拐》《卖车》《心病》《拜年》,看到《红高粱模特队》,看到《牛大叔提干》。至少在那一刻,大家能想起来自己当初为什么想做喜剧这件事。”
“是为了给别人带去欢乐吗?”记者问。
“对。把别人逗笑的那一刻,就像魔法一样,是很神奇的一刻,是自己也超级开心的一刻。”许子谅说。
笑的奥妙
要让观众笑,演员与编剧,最好是珠联璧合。
石林与赵丽蓉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们不乏中国母亲的形象,温顺、坚毅、忍辱负重,这样的演员多极了,但幽默诙谐的很少。当年我看了赵老师很多评剧,比如《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就觉得这老太太挺有幽默感。”
第一次见面,石林不满38岁,赵丽蓉已年过60。赵丽蓉不认识字,石林就一句一句把《英雄母亲的一天》剧本念给她听。“听完了,老太太抽着根劣质的卷烟说,作者你这是啥意思?我就跟她说,赵老师你想想生活当中,咱们是不是有不实事求是、肆意拔高的现象,我举了好些例子,老太太就联想起来了,加上她对生活的阅历,老太太就全进去了。”
刚开始排演这个小品,与赵丽蓉搭档的是一位名气不大的演员。距离春晚开播还差半个月的时候,有一位老艺术家说,老太太表演太厉害了,她“吃人”,就是根本看不到另一个人了。石林便临时找来侯耀文搭档,成就了春晚上的这一经典作品。
赵丽蓉与巩汉林这对经典搭档也是石林促成的。“1991年,央视要准备一台庆祝建党70周年的文艺晚会,我给赵老师写了一个小品,有一个儿子的角色,找谁来演儿子,当时费了劲,要是跟赵老师配不上,这个戏就完了。巩汉林之前演过一个小品,扮演一个南方人,我有印象,就说要这个演员。这一合作,就延续下来了。”
在1992年春晚上,赵丽蓉和巩汉林搭档演出了《妈妈的今天》。其中,赵丽蓉贡献了精彩的“探戈”表演——“探戈儿就是蹚啊蹚着走,三步一蹿,两啊两回头,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后你再蹚啊蹚着走。”
资料图
“这句台词就是写到这里就有感觉了。”石林说:“喜剧有很多技巧,‘司马缸砸缸’用的是相声的谐音技巧,而这一句用的就是变形技巧。不变形是正剧,一变形就是喜剧。”
喜剧创作并非易事。“我们这一代人创作,习惯从生活中筛选素材。这就像淘金,一般性的题材,淘一两吨沙子,就能炼出金子,喜剧小品得淘10吨20吨沙子,才能炼出这点金子来。”
小品的创作之难,另一位喜剧编剧束焕也有同感:“年轻时老觉得写小品是练手的机会,后来才发现其实小品比影视剧还难写。因为小品是一个即时发生的故事,没有转场,没有时间跨度,舞台上的12分钟,就是生活中的12分钟,在这12分钟里要写一个完整的事件,人物关系要发生变化,最难的是还需要让观众笑得出来。”
在春晚的舞台上,束焕作为编剧一直是与蔡明合作的,从2009年到2019年。在2013年的春晚小品《想跳就跳》中,束焕为蔡明写了一个“毒舌”人设。“我们想塑造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太太形象,但其实又特别有正义感,不双标,对谁都一样‘横’,挺可爱。其实我们当时一直没有想到‘毒舌’这个词,是在那天春晚直播之后,我们发现评论区都说这是‘毒舌’,我觉得挺好。”
资料图
在束焕看来,春晚是角儿的艺术,一切都是人物。“这个人物,一半是作品中塑造的角色,一半是演员本身。在我们剧本初稿完成后,演员的二度创作非常重要。春晚喜剧作品很多是在不断地排练、磨合、否定之否定中,才创作出来的。有的小品剧本到了最后一稿时,第一稿中的一句话都没了,全部改过了,它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笑的绽放
2022年,束焕与春晚有了新的交集。他是今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统筹,从去年夏天开始,他就忙着这件事,阅读候选剧本,跟节目主创沟通,帮他们寻找题材,对每个作品提供一些建议,帮着参谋。
与束焕刚参与春晚时相比,如今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主力军已大大不同。“如今小品的领军人物是沈腾,公认的。”
沈腾是2012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表演小品《今天的幸福》。那个节目让郑猛感到了新意。“当年看春晚直播的时候,家里热闹至极,我还没太看明白,这个人怎么从电视里钻出来,又非要从电视穿越回去。如此魔幻的剧情不太可能出现在之前春晚的小品里。”
资料图
2022年,许子谅也与春晚有了交集,从纯粹的观看到尝试春晚语言类作品的创作。这年,他参加了央视的一档喜剧类综艺,节目组就是负责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团队。“节目组找来很多人,有做脱口秀的,有拍短视频的,有写电影的,有写情景剧的。可以看出,他们很希望通过这种碰撞,做出一些新的东西。”
许子谅也是带着“新”的标签参加节目的,他是sketch(素描喜剧)的编剧,属于当下正火的新喜剧范畴。与传统小品相比,sketch更为片段化,时长短,笑点密。2014年大学毕业后,许子谅便义无反顾投入喜剧行业,先是说脱口秀,后来又成为中国最早一批sketch综艺节目的编剧。
2020年网络综艺《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出了圈”,让看脱口秀线下演出成为时兴的文化消费方式。2021年,打着新喜剧概念的网络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又火了,sketch等喜剧形式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接受。许子谅明显感觉到,“能接到的活多了,可以挑一挑了”。
资料图
虽然平台多了,但无疑,央视春晚的舞台仍是最有吸引力的那一个,“那就是最大的舞台”。
受所参与的央视喜剧综艺节目组邀请,许子谅也为春晚写了一个相声本子,以及几个围绕同一主题的小品大纲,但感觉完成得并不好,自己还越写越焦虑了。不同于给其他节目创作,给春晚写起来“感觉好难,即使写出点东西也自觉哪儿都不对”。
首先是素材上,“春晚不是光给年轻人看,也是给我爸妈、我姥姥姥爷这个岁数的人看的,他们对新喜剧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其次是技术上,“新喜剧综艺的表演舞台都很小,有的不过四五米,观众离得近,摄像机也给得很近,节奏快,转播出来就很好看。同样的东西,放在大了几米的舞台上,整个节奏就都不对了,包袱也不响了”。
“我们向很多新喜剧人都发出了邀请。”束焕说,他一直关注着脱口秀和新喜剧在国内的发展,《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录制时,他也坐在评委席上。
束焕认为脱口秀和新喜剧对春晚是有加持的。“早先我也想在春晚舞台上来一些颠覆,但后来发现春晚还是有自身一些特定的创作规律,要是直接把新喜剧的优秀作品搬到春晚舞台上,也会很奇怪。所以我们会借鉴新喜剧的长处,糅到春晚的作品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剧偏好,但毫无疑问,每个年代的人都需要笑。从收音机到电视,从网络到线下,人们接触喜剧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喜剧市场上的供给也越来越丰富。
最近,郑猛去看了一场脱口秀专场演出。“台下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现场气氛非常好。现在脱口秀的市场逐渐建立起来,全国的脱口秀厂牌有几十家,剧场也多了,年轻人能轻松获得很好的喜剧体验。”
资料图
与此同时,今年春晚正进入最紧张的彩排阶段,束焕也参与其中。“我们挑选的剧本,首先要符合喜剧的规律;二是能跳出以往的一些套路。”至于挑选演员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会演喜剧。演喜剧就是演节奏,这个节奏感不是真正的喜剧演员就很难掌握”。
束焕希望观众能从今年的春晚节目里获得最简单纯粹的快乐和放松,最好,再有点共情。“这个共情可能是观众看完之后,觉得有一两句话还真是自己想说的。现在有个流行词叫‘嘴替’,能做到让观众觉得,春晚上这人真是我的‘嘴替’,我觉得就很好。”
来源:人民日报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