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科技创新对我国来说,不仅关乎发展,更关乎生存

时间:2021-8-9 16:56 0 293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标题:关乎发展 更关乎生存)
  来源:瞭望2021年第32期
   DSC0000.jpg
  基于5G网络传输条件下的无人机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豫南换流变电站外巡检(2020年8月27日摄) 李嘉南摄/本刊  
  科技创新对我国来说,不仅关乎发展,更关乎生存
  我国实现科技赶超的机会窗口期并不是无限的。多位受访专家判断,接下来的10~15年至为关键,是科技赶超的关键机会窗口
  中国要从赶超型创新上升到原始型创新,必须根据原始型创新的内在规律,对教育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政府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文化体制等进行系统改革
  我们需要从货币资本本位的创新机制转向以人力资本为本的创新机制——这涉及社会共识、产权制度、组织制度、信用制度、培育制度、文化制度等,“是以人才为轴的一系列转变”
  进行原始创新,最为根本的要求,是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建设——从向外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法治型转变、从内耗避责型向诚信守责型转变、从保守封闭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从盲目冲动型向科学理性型转变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太空。
    随着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大国科技竞争,又落一子。
    数天后,欧洲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欧盟太空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希望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支持增加该机构2022财年预算的请求。
    空前激烈的国际科技竞赛背后,是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从美国依靠创始地位在芯片领域握有巨大领先优势,到中国领跑5G时代,谁能在科技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这是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
    发令枪已响,能否率先冲线,事关14亿人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音犹在耳。
    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是主战场之变、坐标系之变、驱动源之变、尺度之变。
    “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场硬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竹兰说。
DSC0001.jpg


  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金立旺摄/本刊
    需求之本:
  从服务经济建设,到引领国家发展全局
    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制裁清单”再更新。
    美国商务部将34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23家中国实体,占比近七成。
    华为、中芯国际、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以来,美国已累计将一百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其中,美政府可根据《出口管制条例》限制对这些实体出口、进口或转口。
    “贸易战、科技战的本质是霸权国家试图从所谓的实力地位出发遏制新兴国家的发展,给正常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科技合作带来严重冲击和严峻挑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下称“战略咨询院”)研究员万劲波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今年5月,在出席陈嘉庚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活动并为两院院士作报告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科技创新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华山一条路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觉得过去40年经济发展较快,这种趋势理所当然会延续下去。”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米磊说,“某种程度上,这是背水一战。向上,唯有科技创新这华山一条路。”
    从外部看,新技术革命将重塑国际经济格局,从而引发新一轮国家角色转变。
    回溯前几次工业革命,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之一始终来自科技创新。“原创科技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能够把与创新关系较远的人也带动起来,共同富裕,这是富国的关键奥秘。”方竹兰说。
    “现在全球经济下滑的本质原因是上一轮科技创新的红利日渐消退,导致存量博弈。”米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马名杰撰文指出,抓住新技术革命及产业变革机遇的国家将占据世界科技创新领先地位和经济主导地位,而未能抓住机遇的国家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逐渐衰落。
    从内部看,“十几亿人的现代化,走全靠要素驱动的传统发展路径已难以为继,甚至可能在产业价值链分工格局中被长期锁定在中低端位置,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万劲波说。
    “很多传统产业发展规模已到峰值,新的经济发展增量在哪里?”战略咨询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晓明指出,增量的关键是通过科技创新做大蛋糕,“使全球受益,中国的复兴会更加顺畅。”
    同时,接二连三的技术封锁让我们认清,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如果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未得到根本缓解,将对国家安全影响巨大。”万劲波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经济发展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所以关注更多的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的地位更重要,影响范围更加宽广,不管是经济、社会、健康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科技都要发挥核心作用。
    “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和标志性成就,自立自强的科技还是其他建设任务的战略支撑。这不单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影响范围超出国计民生范畴,更是补齐短板,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抓住未来技术与未来产业的新发展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机遇。”战略咨询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所所长冷伏海告诉记者。
    正摆脱追随者标签、努力为全球创新版图的持续拓展提供源动力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带来机会窗口,使赶超成为可能。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一讲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指出,当前,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除数据密集型特征外,应更加关注研究内容、方法和范畴所发生的实质性变化。客观来讲,范式变革时期的机会对各国是均等的,无论是科技强国还是后发国家,都站在同一新的起点,就看谁善于抢占先机。
    例如,随着逐步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半导体行业形成多年的先发优势或作用下降,后发者若能做出前瞻性布局,就存在换道超车的可能。有专家指出,随着“后摩尔时代”来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重大机遇。
    挑战在于,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已成为中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一大痛点。
    表现在科研上,就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仍有待打通堵点。
    这背后,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
  时不我待
    1.6~5.1年。
    这是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于2021年4月发布的《韩国2020年度技术水平评估》报告,对我国在11大领域120个重要方向上整体技术水平与美国差距的研判。
    冷伏海说,战略咨询院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所分析这份报告时注意到,我国在11大领域120个重要方向上整体技术是美国的75.5%~85.7%的水平,与韩国相当,若以10%为一个台阶,20个方向的技术需要上三个台阶、97个方向的技术需要上两个台阶、2个方向的技术需要上一个台阶,才能达到最高水平。“这个报告不够完整,但能反映出一种科技水平的基本格局。”
    “我们技术提升战略应该首先达到与日本齐头,然后再与欧盟并肩,最后才能与美国共进。我们自己的评估要考虑关键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一两拨千斤’的价值和作用,还要考虑美国欲联合日欧共同遏制中国,所以‘十四五’期间首先要不被‘卡死’,‘十五五’期间做到自立,才能保证之后的自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冷伏海说。
    多位受访专家判断,接下来的10~15年至为关键,是中国实现科技赶超的关键机会窗口。
    “我们实现科技赶超的机会窗口期并不是无限的。基础研究要遵循规律,但应用技术研究要尽快攻克。”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汝芳认为,如果错过了机会,可能不光被“卡脖子”,甚至会“窒息”。
    紧迫是因为,不论技术本身还是竞跑对手,发展速度都在加快。
    科技变革正呈加速态势,新技术从开发、应用、成熟到淘汰的时间周期不断缩短。一国如果不能率先实现技术群体跃进和颠覆性突破,其原有技术路线或将受到“归零效应”打击。
    为避免对手“赢家通吃”,各国正在科技竞赛中不断加码。
    从英国政府计划在自2020年起的4年内加大公共研发资金,至2024~2025年增加1倍以上,再到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以增加美政府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开支……“在战略性领域,发达国家为了能保持对中国所谓的优势,是不惜成本的。”战略咨询院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余江说,“‘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只是冰山一角。凭借强大的科教优势,他们在整体上布局着面向未来15年到20年技术的研发。我们近年科技进步很大,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前瞻布局,还是有挑战。”
    紧迫还因为,现代化目标时不我待。
    中国人从未离实现现代化如此之近。“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大量企业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亟待科技创新助力升级,“等米下锅”现象突出——
    电子化学品是集成电路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新型电池材料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而我国新材料的滞后发展,已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工业软件的“力不从心”,为智能制造、制造强国带来成长的“烦恼”甚至隐患;
    光刻机卡住了高端芯片产业,更卡住小到充电器,大到手机、汽车产业的发展……
    “只有实现创新驱动,才能牢牢将产业的命脉把握在自己手里。”米磊说。
  走进无人区
    紧迫的同时,压力也在剧增。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还记得,1980年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时,有人说,“我们的研究不能总是跟着外国人走,跟人家屁股后面走没意思”。当时就有人反驳说,“你能知道人家屁股在哪里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竞跑数十年后,中国科技研发正在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说。
    在这次发言中,他提到: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
    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随着从“贤必举欧美”到“世界向东看”,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主体像华为一样,触及科学研究的无人区。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的保罗·罗默认为:“随着(中国)进入在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时代,真正的创新会变得越发重要和艰难。”
    内部来看,高复杂性,高不确定性。
    对科技发展模式而言,从跟跑到并跑,有追赶目标,有前人经验可供借鉴;从并跑到领跑,愈发高度不确定,没有可供追赶的预定目标和前人经验,产业链条和市场需求不明,甚至不知是否有人跟随。
    对政策决策者而言,对我国独立前瞻研判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方向的能力提出新挑战。面对科学、技术、产业、市场等方向上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没有清晰的“靶子”和赶超目标,一旦判断失误可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会成本”和资产“沉没成本”。
    对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而言,他们没有选择地站在科技竞技场中央,需要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高损耗的条件下和国际高手竞跑,看谁能拔得头筹。
    外部来看,支持锐减、打击加大。
    “过去外部基础技术供给的来源比较明确,产业链安全没有作为根本性问题,但现在已经越来越严峻。”余江说。
    有分析认为,随着部分国家利用竞争优势和先进技术能力对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升级实行阻截,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高技术出口管制、交易限制与技术禁运,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剧,要素跨境流动受到限制,全球创新网络面临“割裂化”风险。这些都极大增加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层面“弯道超车”的难度。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
    改革,迫在眉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