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国只用一代人时间,把贫穷国家变成美国对手”

时间:2021-4-5 07:46 1 412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资料图
  “美国能从中国的基建热情中学到什么?”奇了,美国《华尔街日报》都在夸中国了,声称即便是中国“最坚定的批评者”,也要惊叹于它的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因为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和竞技对手。
  或真心或假意地罗列中国基建成就后,美媒援引专家提出,衡量基础设施成本时应该侧重观察它的社会效益。言下之意,不要“眼皮子太浅”。
  确实,想在美国造样东西,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阻碍。这时候,又有美国学者建议,“我们的游戏里需要加一点‘中国元素’。”
  只不过,基建班里的优等生中国,已经把目光放在了“新基建”上。这是一个崭新的“星辰大海”。
DSC0001.png

  报道截图
  “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把贫穷国家变成美国对手”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3日报道,最新援引中国基建表现的美国领导人是拜登,他借此敦促国会通过他自己的基建计划。
  拜登宣称,这用于修缮桥梁和公共交通工具、翻新机场和社区、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等工程的2万亿美元,正是“战胜中国”所需的成本。
  敞亮的机场、宏伟的体育场和一排排的高楼大厦……基础设施可能是现代化进程最切实的表现。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国家变成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和竞技对手。
  在总统任期里强调中国,承诺重建美国的还有特朗普。他在2016年一次集会上说:“中国有非常棒的桥梁。”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数据显示,美国的基础设施支出占GDP的2.4%,而中国为8%。
  美媒罗列了一系列中国基建数据,比如:
  中国拥有至少100万座桥梁,包括大多数的世界最高桥梁。在100座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中,有49座位于中国。
  比尔·盖茨2014年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中国过去三年的水泥使用量,超过了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使用量。
  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美国。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拥有率仍远不及美国,但铁路是可行的出行选项之一。
  中国98%的主要城市地区都有高铁,许多城市还有地铁。中国23550英里的高速铁路,是横穿美国、从纽约到洛杉矶距离的8倍有余。
  上海到杭州的高铁路线长约100英里,全程大约65分钟。但差不多的距离,坐火车从拜登老家威明顿到华盛顿需要一个半小时不止。
  中国的高铁经验:不要“眼皮子太浅”
  回到《华尔街日报》的标题,美国能从中国的基建热情中学到什么?
  文章先是写着,“效仿中国则是另一回事”,要么说这样的“工程成就”与中国政治制度有关,要么说中国从自行车到高铁的“跳跃式发展”,直接套用在美国基础设施上的可能性或许有限。
  作者还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大多有理工科教育背景,而美国现在倾向于选律师当总统。
  但美国可以从中国的铁路战略“建好,客流就来了”中学到什么?
  关注中国的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创始合伙人葛艺豪(Arthur Kroeber)总结说,衡量基础设施成本时应该侧重于是否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而不是严格预测收入。“这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不需收取直接回报。”
  葛艺豪进一步解释,中国评估高铁价值时囊括了一些难以衡量的回报,比如工业效率因此得到的提升。
  康奈尔大学专门研究城市规划的历史学家坎帕内拉(Thomas J. Campanella)还称,“我们的游戏里需要加一点‘中国元素’。”
  他建议美国政客们采取强有力的方式来推动项目批准,把这当作一项紧急事件,别太高看对于当地所受影响的研究,导致忽略了更重要的社会效益。
  去年9月,得州批准修建全美首条“高铁”,名为“得克萨斯中央铁路”,连接休斯敦和达拉斯,全长386公里,最高时速可达330公里,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
  但据得州媒体“得州人网”(The Texan)报道,因项目“触及有关方面利益”,截至今年二月底,该州已经有8个县出面反对得州高铁计划。
  所以,与其说加点“中国元素”,不如说美国政治制度造不出高铁。
  “新基建”,新征程
  而在中国造船、造桥、造高铁能力声名远播,连美媒都不能否认的时候,中国“追梦人”已经搞起了“新基建”。
  观察者网注意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提到了“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即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发改委也明确了中国“新基建”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介绍说,传统基础设施是我们常说“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等,而“新基建”的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载体。
  张维为提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参与“新基建”的门槛是相当高的,大概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达到这个门槛,而中国这次所处的起跑线并不落后,甚至还领先。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最大规模的数字经济,而且中国具有不少独特优势,例如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都发达的只有中国,在此意义上我们最有机会率先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再比如中国早就有“基建狂魔”的伟大称号,现在还要成为“新基建狂魔”。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具有一些特别的优势,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包括有世界最强的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改革能力,包括具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世界最庞大的高素质科研人员队伍和工程师队伍,具有世界人数最多的高素质、吃苦耐劳的劳动者大军,具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大的投资市场,还有受过良好教育、自信阳光、非常爱国的年轻一代,这样的国家能不创造人间奇迹吗?
  推荐阅读:
  德防长又撂狠话:面对中国,西方不当弱者
  “中国显然有塑造世界秩序,并迫使弱者就范的诉求,我们决不能成为弱者。”一边想和中国保持贸易合作,一边又将中国视作战略威胁,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在日前接受德媒采访时,又暴露了自己的“矛盾”心理。
DSC0002.png

  德媒“RND”报道:卡伦鲍尔受访时称,中国想塑造世界秩序
  当地时间4月3日,德国媒体“编辑部网络”(RND)刊发了对卡伦鲍尔采访的文章。在谈及对中国的态度时,卡伦鲍尔颇为肯定地表示:“我希望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中国既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非常重要的贸易和经济伙伴。没有中国,我们也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等人类面临的巨大难题。”
  果然,这后边还有个“但是”——“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挑战。”在谈及中国的绝大部分采访中,卡伦鲍尔都在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上积极站队,摆出一副联合盟友对抗中国的姿态。
  在谈及德国军费开支问题时,卡伦鲍尔为搬出了中国和俄罗斯为增长军费“背锅”:“德国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例如来自俄罗斯的混合威胁,以及中国带来的系统性挑战。”卡伦鲍尔特别强调,德国增长军费是为了自身安全,而非“帮助美国”。
DSC0003.png

  德防长卡伦鲍尔与德国总理默克尔  图源:社交平台
  数月以来,德国频频喊话要派遣军舰前往亚洲,3月2日更有德国高级官员确认这一行动时间为今年8月。针对这一行动的目的,中国又成了无法绕开的因素:“我们派遣军舰进入印度-太平洋地区是在发出一个信号——在被中国威胁的海上航线自由问题上,我们不仅是说说而已,也准备为此做点什么。加强与该地区民主伙伴的合作,符合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中,德媒记者似乎对卡伦鲍尔频繁展现出抵御中国的说法有些费解,因为德国和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和北约也远隔千里。不过,这也没能“难倒”卡伦鲍尔。
  卡伦鲍尔回答称,中国有雄心建设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军队,还有着“塑造世界秩序,迫使弱者就范”的诉求。
  “我们,也就是西方和欧洲,就不能成为弱者。”卡伦鲍尔说。
  其实在德国乃至欧洲防卫问题上,卡伦鲍尔已多次发出“依赖美国”、“联合盟友”的信号。
  去年11月2日,卡伦鲍尔撰文称,欧洲在军事上仍然要依赖美国。尽管这一说法随后遭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反驳,但卡伦鲍尔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美国的核能力和常规能力,德国和欧洲无法保护自己。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而在掺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事务上,卡伦鲍尔也可谓是“蓄谋已久”。早在2019年11月,卡伦鲍尔在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演讲时便宣称,德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例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印度,都在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而德国应该“发出一个信号”,和盟友一同“显示在该地区的存在”。


1回复

百伦 发表于 2021-4-12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举报 来自: 新加坡 DigitalOcean数据中心
美国疫情疾控中心报道去年12月份就出现了病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1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