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下南洋的“记忆”
发布者:
菲龙网编辑部4
|
发布时间: 2018-3-12 09:45
|
查看数: 2249
|
评论数: 0
|
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叶常银(原载于《世界日报》)
跟随社会的步伐,有些社会名人有时只须他们的家世,就能提示他们家族曾跨越的两个世界及两种文化。
上个世纪70年代晋江华侨施至成先生由卖鞋走向卖百货,并把在马尼拉开设的店铺,取名鞋庄(Shoe Mart),这也是SM名字的由来。而如今的SM,成了菲律宾人所皆知的商业传奇。
时过境迁,还有华人通过艰苦创业,积累了大量资本,成为了菲律宾商界传奇人物。
祖籍福建省晋江青阳的陈永栽先生,在这个由几千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国家,且有一定数量华裔的岛国,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众所周知,他是11岁时随家人到菲律宾,后创业成为了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联盟银行董事长、菲华商总会名誉理事长……乃至菲律宾华人首富。
随着华人们在所在国从事的商业活动,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继承了双重文化遗产和美德的当代华裔菲人,继续丰富着菲律宾的历史,并深刻影响着菲律宾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华人混血儿们住在一种石屋内,石屋的首层通常是小商店和工具间,二层则是全家人休息和生活的区域。室内的“阿泰床”是十九世纪富有阶层地位的标志;观看厨房里许多厨房用具和食品的名称也来自闽南语,可见,中华文化的体现是游子挥之不去的情怀。
笔者随之观看的华裔华人与国家建设的立体电影,让我们了解到早期贫苦的中国赤脚农夫如何通过顽强的努力在菲律宾落地生根,有了第二代、第三代最终成为了华裔菲人。
参观完“菲华历史博物馆”,笔者感慨:早期的“下南洋”,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而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愿意过那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静生活。做一个离家的游子,到另一个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需要的是极大的勇气。
我们参观“菲华历史博物馆”是为了不要忘记过去,让这些资料说明我们证明并延续和强化华人下南洋的记忆。它让参观者穿越到了“当年华人在菲律宾如何生活、如何捍卫自由、如何有了今天的辉煌”等历史隧道。
“华人在菲律宾生活中的博物馆”是记忆的重播,历史的证明……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华人世界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