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一个小小图形背后,可能是一个千年故事”

时间:2025-7-31 08:09 0 5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黄龙英在宋庆龄同志故居为参观者作讲解。主办方供图

演出管理、展览策划、文创开发、参观导览……各式各样的岗位、五花八门的活动,让近期在京实习的港澳大学生们体验多多,收获满满。
2025年“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闭幕式暨实习成果分享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闭幕式上,港澳学生以视频等形式分组展示了各自的实习生活感悟。大家纷纷表示,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让自己培养了责任意识,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希望未来在学习、工作中能更好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培养责任意识
服务台答疑解惑、协助观众检票进场、参与场馆研学活动的开展……在北京天文馆公共服务部实习时,来自澳门的大学生苏慧云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我第一次在一线岗位工作。直接面对游客提供服务,我不仅了解了天文馆公共服务部的岗位运作,还体会到了公共服务的温度。”苏慧云感慨,这段实习经验提升了自己的耐心、应变能力和对人情世故的感知力,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同样来自澳门的林沛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实习,她主要参与对志愿讲解员工作的监督与情况汇总,同时协助导师研读《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了解中国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国博社会教育部对志愿者管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这样的要求和方式对我工作的专注力和责任感有不小的提升。”林沛谊表示。
同学们的敬业和专注,受到了实习机构代表的表扬。他们表示,不论是线下调研还是线上沟通,同学们都很努力,用心完成交办的任务,为所在单位的决策和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他们返校后能充分利用这一个月的实践成果,做到学以致用,为将来更好地深造、就业打下基础。
读懂中华美学
林雅莉来自香港都会大学,此次实习她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事业部,负责文创产品方面的调研工作。“我学习的是商科专业,但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市场属性,其背后还有很强的文化意涵。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宫乃至其他文博机构的文创产品就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
在中国美术馆文创开发处实习的陈昱同样对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积淀有深刻感受。“这段实习经历让我真正意识到,文创设计并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有来处’——需要从文化中提取灵感,并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表达。一个小小图形背后,可能是一个千年故事。”
不只是文创产品背后有文化故事,实习的同学们还表示,从文博机构的研学路线设计、参观导览到公众号宣传、文献资料整理,每个岗位、每项任务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元素,需要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大家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了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的初心,便是让大家通过亲身实践,从青铜纹饰、古籍善本、非遗工艺中读懂中华美学,在元宇宙展馆、智慧书库、文创设计中见证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通过视频致辞表示,这次活动是中华文化根脉滋养的生动写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悄然融入大家的视野、思想和行动。
融入发展大局
实习期间,不少同学利用在港澳成长、上学的优势,在服务国家文化事业中发挥了自身所长。例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实习期间,来自澳门的田铭恩主要负责葡语文献的检索收集及推荐入选馆藏;香港城市大学学生黄龙英在宋庆龄同志故居实习,在做好日常讲解之余,她特别参与了场馆粤语版介绍的录音环节。
除了参与实习岗位的工作之外,同学们还参访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参观了故宫文创香港空间、宋庆龄同志故居,并组建港澳大学生合唱团参加中国合唱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这项实习活动让港澳优秀的大学生可以走进国家级的文博机构以及文旅企业,并深入了解内地的职场文化,结下深厚的友谊。看到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累累硕果,不断成长,这正是香港青年联会持续推动这项工作的最大动力。”闭幕式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蔡曜阳勉励同学们说,要把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吴志良还表示,希望各位港澳学生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将文化底蕴化作终身财富;做好文明对话的践行者,搭建港澳与内地交流的桥梁;做好文化自信的播种者,让这次实践点燃的热忱,成为未来投身文化事业、建设人文湾区、传扬中国故事的薪火。(本报记者 柴逸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31日 第 03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