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日菲三国暗战十年背后的教训都有哪些?

时间:2025-7-17 13:55 0 19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标题:菲律宾“闲置中国列车”重启了,但中日菲三国暗战十年背后的教训都有哪些?

【菲龙网专稿】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宣布,购自中国中铁大连公司(CRRC Dalian Co.)的48节轻轨列车,首批已有九节车厢正式投入地铁3号线(MRT-3)商业运营,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闲置状态。小马科斯当天亲自搭乘列车,从圣托兰站(Santolan)至安纳波利斯站(Annapolis)沿线巡视,并表示“政府将全力推动其余车辆尽早上线”。

可能是有轨电车、火车、铁路的图片,以及写着“emи ー 3044-AT 美 ROBERTO Go”的文字

这批列车最初于2014年由菲律宾政府采购,总金额约3.5亿比索,原用于提升MRT-3的运输能力。然而由于技术不兼容问题,车辆自交付以来始终未能投入营运,一度成为基础设施采购领域的“典型失败案例”。

技术困局:从采购争议到系统冲突

这些列车之所以迟迟无法上路,主要源于跨国技术的碰撞,以及流程上的诸多考虑不周问题。

首先,采购程序埋隐患:菲律宾审计委员会(COA)2017年报告披露,2014年招标时大连公司以单价3.8亿比索中标(较加拿大庞巴迪报价低20%),但合同未强制要求适配MRT-3既有日系系统;

其次,车辆重量超标:根据原始招标文件,MRT-3要求单节车厢的整备重量不超过46.3吨,而中铁大连公司所提供的车辆实测重量为49.7吨,超标超过3吨。按照国际规范,其轴重仍在安全容许范围内,但菲律宾交通部(DOTr)担心长期运行将加剧轨道磨损,提升维护成本与安全风险。

再有,系统兼容性不足:交付后检测发现,MRT-3原本采用旧式轨道结构与信号系统,而中铁大连列车部分车载系统、信号接口、维护标准等未能与现有基础设施顺利对接。特别是信号系统的整合与调度平台接口不兼容,尽管2016年中铁大连公司同意承担改造费,但因日方维护商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oration)拒绝开放核心系统代码,技术适配陷入停滞。

这些问题导致车辆长期被封存在车厂,菲律宾国家审计署(COA)在2023年报告中更批评相关单位“未善尽资产管理责任”,并指出列车购置后未能投入使用是“公共资金使用低效”的具体体现。

中方负责改装,最终整合由第三方完成

中铁大连公司作为制造商,于2018年正式承诺承担全部改装费用,力求将列车调整为符合MRT-3规范的标准。然而,最终推动列车顺利上路的,却又是是菲律宾政府与第三方国际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德国莱茵TUV公司(TUV Rheinland)受菲律宾交通部(DOTr)委托,负责列车的独立技术审查,包括重量核定、安全测试与系统兼容性验证;

日本住友商事公司(Sumitomo Corporation)是MRT-3系统现行的主要维护承包商,负责全线的轨道检修与信号系统管理,其团队承担了列车上线前的最终安全评估与调度整合;

菲律宾交通部(DOTr)则负责项目协调,确保技术调整、评估、运营许可等程序合法合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方负责了车辆本体的改装,但根据菲律宾交通部(DOTr)声明及相关资料,在2024年和2025年的系统验收与运营准备阶段,中铁大连公司并未参与最终的信号对接与调度测试工作。

菲律宾官方强调,这一做法并不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是由于MRT-3长期以来由日本住友商事主导维护体系,相关维护、调度、检修系统高度标准化。为维护运营统一性与安全管理责任,轨道系统运营方通常不允许非维护承包商直接介入信号、调度核心系统。这一安排符合全球多数国家轨道交通领域的行业常规。

运力大幅提升 搁置资产重新盘活

目前,MRT-3每日服务通勤乘客约38万人次。首批九节车厢的投入,已显著提升运能。一旦全部48节车厢陆续上线,预计列车间隔时间将由目前的4分钟缩短至2.5分钟,极大改善乘客通勤体验。

总统小马科斯在发言中对这一进展表示肯定:“这真是令人振奋的一天。我们终于证明了公共资金没有被浪费。”他指出,这一“沉睡资产”的盘活,不仅缓解了大马尼拉都市圈交通压力,也展现了当前政府在处理历史遗留基础设施问题上的决心与能力。

十年闲置代价背后的深层警示

大连列车的搁浅与重启,成为一项跨国公共采购项目的反思范本。菲律宾在这起跨国基建项目中,明显存在统筹规划薄弱与风险预判缺失的双重短板,在未来的大型公共交通设备采购中,菲律宾政府应加强前期技术审核和标准制定,尤其要优先考虑系统兼容性、维保适配性与现有基础设施协调程度,以及未来的长远发展考量,避免“买得起却用不了”的问题重演。

而在此次事件中,中方制造商承担了全额的改造费用,但日方维护商对核心系统维持了封闭性,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无论是中方还是菲方,在此次事件中还是有受外部技术主导方牵制的困境。尽管幕后三方的考量细节难以为外界百分百知悉,但在欢呼此次"搁置十年终重启"的背后,应该把看似解决旧患的结果,引导成为推动制度改革的契机:唯有建立本土化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招标全周期风控,才能真正避免"修车钱远超买车钱"的被动局面。小马科斯"资金未浪费"的宣言,唯有转化为制度执行力,方不负民众十年等待的代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