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ChatGPT背后的商业博弈:OpenAI的盈利挑战与广告业的拉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53868
主题
153885
回复
180265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90
《以法之名》反派角色顿顿吃火锅,长期、频繁吃火锅可能会有哪些风险?
0/74
李一桐新剧一集“死”11次,演技圈粉无数,逆袭成爆款女主!
0/73
《以法之名》快收官了,可属于这2位女演员的“春天”,刚刚来临
0/66
宏观世界观中两个Planet的故事揭开神秘面纱!“他们太厉害了”
0/71
查案查到家门口,枕边人才是老狐狸,《以法之名》收官太狠了
0/103
短剧《还珠》杀青,小燕子像丫鬟,容嬷嬷贵妃气质,塞娅颜值太高
0/76
《以法之名》结局:看到最后,常背锅的他竟是整部剧中最聪明的人
0/76
他赌命保鲜荔枝,你赌命肝论文,每个实验学科博士的身上,都有李善德的影子
0/83
《锦绣芳华》看到何母真正死因,才知最荒谬的设定就是女主何惟芳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ChatGPT背后的商业博弈:OpenAI的盈利挑战与广告业的拉锯战
时间:2025-7-10 09:34
0
10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 戴莉娟
2025年,当ChatGPT已然成为数亿用户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OpenAI却仍在摸索一条可持续的盈利路径。尽管其技术被整合进微软Azure生态,成为众多企业AI工具的底层引擎,但正是这种“无处不在”,反而令OpenAI在寻求自身直接收入扩张时,面临意想不到的困境——尤其在广告行业这一重要客户群体中。
01
绕不开的微软影子与代理商的矛盾心态
过去两个月,OpenAI频繁主动接触广告代理公司,希望建立深度合作,有时甚至提出要求支付高达百万美元的预付款,以换取更紧密的企业伙伴关系和更优先的技术使用权限。然而,已有的微软绑定关系却成为绕不开的“影子”。
“OpenAI先进的生成式AI能力与微软广泛整合的Azure生态系统的融合,可能让OpenAI在吸引广告代理公司直接合作方面面临挑战。”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Nicole Greene向《广告周刊》表示。
高昂的预付款使该广告代理公司未能与 OpenAI 达成直接合作,尤其是因为他们通过微软的现有协议,已经可以使用同样的模型,而且法律程序更简便,这让他们对OpenAI“高门槛”的商业合作要求望而却步。“这不是建立关系的方式,”一位控股公司高管坦言,“不像Google或Meta那样通过捆绑服务与媒体资源降低成本,OpenAI的提议让人很难接受。”
即便如此,也有如总部在达拉斯的独立广告公司 LERMA 等先行者,愿意与 OpenAI 直接签订 ChatGPT Enterprise 企业协议,并借此获得Sora、DALL·E、白标化机器人等深度工具,用于客户服务和内部自动化开发。这种案例虽少,却揭示OpenAI商业模式的另一种可能性:优先服务愿意投入资源创新的小型独立机构。
据了解,通过微软与 OpenAI 的合作协议,OpenAI 的知识产权(包括模型和基础设施)已整合到 Copilot(微软 AI 助手)和 Azure(云计算平台)等产品中。由此,一些代理公司无需签署和支付 OpenAI 的直接企业协议,也可以通过微软生态访问 OpenAI 的工具,用于图像和视频生成,或调用 API 构建智能代理。 不过,若没有与 OpenAI 建立直接关系,广告代理公司就无法获得企业级的特权服务,如全天候技术支持、实时培训、自定义机器人部署,或 OpenAI 最新工具的第一时间使用权(这些工具通常需要数周才会集成进微软产品中)。
02
AI搜索:广告公司面临的下一战场
OpenAI不仅在“卖模型”,也在逐渐改变品牌如何在消费者搜索路径中出现的方式——这正对广告公司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ChatGPT、Perplexity和Google AI Overview等工具被越来越多消费者用于替代传统搜索引擎,广告主意识到品牌在“LLM中的存在感”变得尤为重要。消费者不再搜索链接,而是直接获取答案,这背后模型如何“理解”品牌,将决定它能否在推荐中“出镜”。
根据 eMarketer 的数据,美国已有 35.8% 的用户经常使用 ChatGPT;而 Capgemini 研究院今年 1 月发布的一项研究估计,已有 58% 的消费者用某种形式的 AI 工具取代了传统搜索引擎(如 Google 或 Bing)。
由于 LLM 会抓取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因此会吸收品牌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平台上发布的以及被他人提及的信息。这意味着创作者营销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 ChatGPT 等工具对品牌的呈现方式。创作者营销、付费社交和自然社交活动“不能与 LLM 脱钩而存在”。
因此,包括Jellyfish、Wpromote、Kepler等领先代理公司,纷纷设立AI搜索专责团队。它们不仅开发新工具如“Chorus”,用于评估创作者内容对AI搜索结果的影响,还尝试通过结构化代码如llms.txt向模型“提示”品牌想传达的关键价值。这是传统SEO的一次重大跃迁——不再是为Google优化页面,而是为Claude、ChatGPT和Gemini“训练感知”。
虽然Altman一度轻描淡写广告是“零钱”,但外界已普遍预期,广告将在OpenAI最终走向规模盈利时扮演关键角色。
从用户体量看,OpenAI目前每周活跃用户超5亿,但付费订阅者不足4%。剩下96%的“免费流量”正成为潜在的注意力资产。广告模式的引入可能通过ChatGPT应用商店、推荐插件或AI回答中的“原生嵌入式曝光”悄然展开,而这也将再次改变广告代理商的角色与策略。
正如Collectively创新官Natalie Silverstein所言:“品牌的社交内容已经开始影响LLM的回答。我们不能再把社交营销和AI世界分割开来。”
03
盈利困境下的产品重塑:OpenAI的艰难转型
OpenAI 并未忽视这些挑战。自 2023 年 8 月以来,公司持续强化企业服务矩阵,推出了 ChatGPT Enterprise、Team 和 Edu 等订阅模式,并提供API、定制化咨询服务。截至 2025 年 6 月,其商业用户已突破 300 万,年经常性收入从上一年约 55 亿美元翻倍至 100 亿美元。
但这一增长背后是沉重的成本:仅2024年,OpenAI即亏损近50亿美元。即便是每月200美元的ChatGPT Pro订阅,也仍处于“亏损运营”状态,正如Sam Altman在X平台所言:“我们其实在ChatGPT Pro上是赔钱的。”
于是,OpenAI开始对其企业订阅产品结构进行重构——将原本按座位收费的Enterprise方案转向按使用量计算的“点数制”模式,让客户可以“先买额度、后用服务”,更贴近云计算的计费逻辑,公司可以根据需求购买使用额度,而无需支付固定用户费用,也有望吸引预算敏感型企业入局。
04
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策略转型问题
OpenAI在快速演进的同时,也正在倒逼整个广告行业重新思考——当“模型认知”代替了“搜索点击”,广告代理公司的使命是否也要从“投放媒介”变为“训练算法”?广告代理机构的未来,很可能要从“优化Google”变为“影响ChatGPT”。
在AI成为营销主渠道的时代,OpenAI不再只是工具提供方,它也在重新定义品牌如何被“看见”、被“理解”、甚至被“推荐”。
而在这场尚未写完的商业化竞赛中,广告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
(本文首发于现代广告,转载请联系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新闻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