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主客共享”如何实现?(环球热点)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5/ff82c085-5aa4-48e2-a988-5bcc9386fdf7.JPEG游客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进城费问讯处获取通行二维码。
新华社/路透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5/e06b6edc-8a95-47e6-ba6e-c3c34fad60f2.JPEG
人们在高温下参观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
新华社/美联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5/17f55435-964e-4c9c-986f-4dcd74bd0093.JPEG
游客在意大利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游览。
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今夏以来,欧洲多地刷新最高气温纪录。“过热”的不止气温,还有欧洲强势复苏的旅游业。
“过热”的旅游引发欧洲多地民众抗议,许多欧洲城市紧急出台游客分流、旅游税等政策措施应对,但效果并不理想。全球化时代,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之一,为何在欧洲引发抗议浪潮?如何平衡旅游业增长与民生诉求?本报记者采访相关领域专家,探讨旅游城市建设达成“主客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
水枪驱客背后的困境
“游客回家去”“你的天堂我们的梦魇”……近日,在西班牙马略卡岛帕尔马,上万民众手持标语参加游行,抗议当地游客过多、过度旅游导致住房成本飙升等问题。在西班牙另一主要旅游目的地巴塞罗那,数千名抗议者走上街头,甚至有人用水枪袭击餐厅的游客,用胶带封锁部分酒店和咖啡馆的入口。
不止西班牙,欧洲多国的一些热门旅游城市也举行类似的抗议活动。法国巴黎卢浮宫员工罢工,抗议过度旅游带来的人手不足、工作环境恶化问题;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数千名示威者聚集在市中心,呼吁发展短期旅游的同时关注本地居民的生存权;意大利威尼斯抗议者也高举“救救我们的城市”横幅……
为何这些欧洲城市旅游会“过度”?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显示,2024全年约7.47亿人次国际游客到访欧洲,远超其他地区,其中南欧和西欧接待了约70%的游客。
“在南欧国家,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旅游业不仅带来直接收入,还能带动多领域发展,比如交通、物流、购物等多方面需求,对整体经济具有全面提振作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一凡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过度旅游和抗议背后是旅游业与地区经济的深度捆绑。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南部国家历史悠久,旅游业是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游客过多势必会挤占公共资源,推高物价和生活成本,引起未能从旅游业获利的居民不满。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预测,2025年,西班牙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超过2600亿欧元,占GDP比重近16%。有抗议者表示,抗议活动并非反对大众旅游,也不是单纯反对城市过度拥挤,而是反对依赖旅游业的单一化经济发展和城市旅游化进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分析,居民针对旅游的抗议活动体现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客”问题,如果本地居民无法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则容易因为承担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而产生负面评价和行为。
征税、限流为何难以破局
面对过度旅游困境和居民抗议,欧洲多地紧急采取调控措施。为控制高峰期客流量,威尼斯重启“一日游”入城收费政策;在希腊圣托里尼岛,当地政府从7月1日开始对乘坐邮轮抵达的每位游客征收20欧元旅游税;巴塞罗那市政府承诺将在2028年前清退全市约1万套旅游用民宿,以腾回住房市场供本地居民租住……
但这些减缓“过度旅游”的措施,不太奏效,甚至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新困境。比如巴塞罗那宣布全面禁止短租引发业主强烈反弹,要求索赔金额高达42亿欧元。
为何征税、限流等措施难以破局?
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一些国家或地区“过度拥挤”并不仅仅因为旅游人数激增,真正的压力实际上源于基础设施、规划决策等更深层次问题。因此,过度旅游问题并不存在“简单解决方案”。
从外来游客层面来看,“游客更关注目的地吸引力而非成本,征收进城费用、旅游税或单纯提价如同隔靴搔痒。”董一凡分析,经典景区稀缺性与大众旅游普惠需求间的鸿沟,无法单靠价格机制弥合。许多游客愿意为稀缺体验付费,尤其是参与旅游活动的大部分人收入处于中上水平,对小额税费并不敏感。
从当地社会特点来看,董一凡分析认为,由于涉及欧盟、国家、地方政府甚至城市层级的政策协调,协同治理难度较大,比如欧盟内部的自由流动原则会限制成员国实施强硬限流措施。“利益分配不均也是各项措施执行过程中的一大掣肘,旅游收益更多流向平台和大房东,本地社区和小商户获益有限。此外,部分欧洲居民更重视生活质量而非经济收益,这种观念同样会影响政策制定和治理效果。”董一凡说。
英国《旅游评论》分析认为,反对过度旅游的抗议活动警示着社区福祉与全球旅行持续需求之间存在深层次矛盾。叠加今夏欧洲创纪录的高温,暴露出基础设施、治理和旅游文化层面的深层缺陷。为确保行业稳健发展及旅游目的地持久活力,欧洲必须投资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赋能当地社区、降低对碳密集型旅游模式的依赖。
探索“主客共享”的可持续之路
“发展‘可持续旅游’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综合治理体系。尤其是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主客共享’,显著优化当地居民分享旅游效益的机制至关重要。”厉新建认为,在旅游目的地国民经济发展中,要跳出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规划思路,充分考虑游客等流动人口的需求,处理好当地居民生活空间与旅游空间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
“放眼全球旅游目的地,不难发现,积极吸纳地方特色要素进入旅游经济发展循环,是实现‘主客共享’的可尝试路径。”厉新建说。
不久前,联合国旅游组织与世界旅游联盟联合发布了《可持续旅游:社区韧性发展新路径》报告,展示了全球多个地区“可持续旅游”探索成果和经验:在瑞士鲁日蒙社区,居民通过耕作、手工艺品和文化节维护当地传统,公共实体、私营企业和当地社区间紧密合作,让旅游收入重新投入社区中;在中国浙江省下姜村,旅游业利润通过股份分配给村民,妇女和老年人积极参与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和就业;在毛里求斯莫纳山海滩,当地居民为游客提供烹饪工作坊、钓鱼游等传统项目体验,当地人被鼓励展示传统、手工艺和生活方式,通过原汁原味的文化交流增强游客体验,培养社区自豪感。
“这些案例是发展‘可持续旅游’的有益探索。当然,在日常生活空间成为新兴旅游空间的情况下,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很难不被打扰,在‘让’出空间满足游客需求时,也要有相应的补偿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主客关系。”厉新建认为,同时还要重视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秩序。
“只有持续帮助当地居民提高参与旅游经济的能力,才能增强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并有利于丰富创新产品供给,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管理带动更多的旅游消费升级。把旅游发展的‘蛋糕’做大了,当地居民才能分享到更多红利。”厉新建说。(记者 王慧琼)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05日 第 10 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8/5/1929ee3d-994b-4c32-a426-d00c96487fbd.png?id=b6a3bfcc-56b8-4f8f-9466-d369136028f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