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草原丝路”,品察哈尔民俗(边城见闻)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b0c04759-ab50-4e54-b81e-1bb15f1dd51f.JPEG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
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c8bc0aac-4347-4c14-ba3e-ad2a8a39c66a.JPEG
6月17日,外国游客在位于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6号火山合影。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82e0b11e-8ba9-4536-823f-a4c71cb8b7ca.JPEG
环球时报记者(右一)在乌兰察布采访蒙古国游客。
姜世旺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c74882fd-55f5-4588-a4f4-ad9737941744.JPEG
童日格设计的悬浮式蒙古包“云朵屋”。
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供图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7cf9fabf-c8da-4c0b-bae4-68629020a7af.JPEG
乌兰察布集宁区的非遗传承人在手工制作蒙古袍。
环球时报记者 樊 巍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bd81b0dc-dacb-4970-9b79-37e47bd450c4.JPEG
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蒙S(2023)025号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7/15/14ab1ade-8508-49f5-89ad-2d6895c62941.JPEG
2024年8月1日,“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京包客专线乌兰察布至北京间。
赵继伟摄(人民视觉)
几百年前,内蒙古乌兰察布是“草原丝绸之路”和“北方茶叶之路”上的商贸重地。从塞外重镇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张库大道”上,商旅不绝,交流不断。
如今,乌兰察布成为蒙古国游客来华的中转枢纽。载着境外游客的大巴,沿着张库大道的路线来到乌兰察布,古老的人文交流画卷焕发新的生机。
这种传承赓续,除了区位优势,还源自乌兰察布多元文化融合展现的吸引力。作为一座没有口岸的边境城市,乌兰察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对外交流之路。外国游客至此,体验到的不仅是交通的便捷,还有跨越国界的文化相拥。
不容错过的——
中国之行“第一站”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二连浩特口岸入境中国后,许多蒙古国游客直奔乌兰察布。他们选择在这里洗去一路风尘,开启惬意旅程。
80岁的蒙古国游客达布格松布日勒,刚从二连浩特乘大巴来到乌兰察布,不感疲惫,兴致盎然。登上乌兰察布地标建筑凤凰楼,俯瞰绿树成行、河流蜿蜒的城区;入住温泉酒店,体验洗浴、汗蒸、泡温泉等,享受康养之乐。“这里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美食吸引着我。”达布格松布日勒说,“乌兰察布只是此行第一站,但我已经有了不虚此行的感觉。”
在乌兰察布博物馆,一幅描绘古商道的地图,揭示了乌兰察布成为通衢大邑的密码。在始于17世纪的万里茶道上,乌兰察布是重要的茶贸集散地和驼马转运地。如今,乌兰察布是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的重要通道,境内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交会,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其成为枢纽城市、“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非省会枢纽节点。
“许多蒙古国游客把乌兰察布作为中国行的第一站。”导游呼斯勒告诉记者,这里交通四通八达,旅游资源丰富,是蒙古国游客的理想中转站。在乌兰察布,他们可以在温泉水世界放松身心,在林胡古塞看熊猫卖萌,在“乌兰察布之夜”感受古风新韵。
乌兰察布的集宁国际皮草城,是中国北方最大皮革销售集散地。人们在这里挑选心仪商品,热闹场面再现几百年前乌兰察布商贾云集景象。“集宁的皮草产业历史悠久,许多蒙古国游客慕名而来。”集宁国际皮草城旅游部经理杨君告诉记者。
第一次来到乌兰察布的17岁蒙古国少女呼兰,在给自己和父母分别买了一双皮靴后,忍不住想尝试更多商品。“从集宁国际皮草城空手而归是不可能的,”呼兰说,“这里的商品款式丰富、做工精美、价格实惠,深深吸引了我。”
作为自古以来衔接中原与塞外的交通孔道,乌兰察布传承并发扬中原的面食技艺,莜面、荞麦面等都是这里的特色美食。38岁的蒙古国游客巴音吉日嘎拉是一位面食爱好者,在她看来,乌兰察布的面食独具特色,不容错过。
必须领略的——
独特文化“第一感”
在乌兰察布,作为草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察哈尔文化历久弥新,是这里对外交往交流热络的密码。
“‘察哈尔’是蒙古族一个部落名称,起源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期的护卫军,清朝时期发展为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察哈尔部曾为抗击外来侵略、稳定祖国边疆作出过突出贡献。”集宁师范学院教授、察哈尔民俗研究学者欧军向记者介绍。
欧军的办公室里,一张挂在墙上的宣传画,介绍了察哈尔文化的特色:除了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特征外,察哈尔文化中的语言、音乐、饮食、服饰、礼仪等都自成一派,在草原文化中独树一帜。
“察哈尔部最初由蒙古诸部人员组成,察哈尔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践行开放、兼收并蓄、乐善尚礼、恪守信义。”欧军说,察哈尔文化是草原文化中最先与农耕文化相融的部落文化之一。作为察哈尔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乌兰察布,深植多元交融的文化基因。
一种名为“丰镇月饼”的传统美食,成为这种多元、包容文化的体现。清乾隆年间,这种月饼发源于今乌兰察布丰镇市隆盛庄古镇,由传统的“胡饼”发展演化而来。百年前晋商“走西口”来此,以山西烘焙技术改良丰镇月饼制作技艺,并融入回族食品加工工艺。丰镇月饼丰满圆润,皮酥心软,咬一口满嘴酥香,回味悠长,已成为乌兰察布美食文化的经典符号。
在乌兰察布商都县,两块20世纪90年代末发掘出的“晋义社”石碑,讲述着一段罕为人知的过往。晋义社本是清光绪年间,晋商为旅蒙商人提供休憩之所而建立的慈善组织,设置于张家口,活动范围覆盖商都县。后来,晋义社还帮助安置客死他乡的车夫、驼工和拾荒者的遗骨。晋义社石碑记录了清政府官员在视察张库大道时发现无主之骨、并由晋义社予以安置的历史,成为乌兰察布曾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佐证,展现出沿线人民的古道热肠。
善昭万里,诚泽千秋。时至今日,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与时俱进的察哈尔文化赋予乌兰察布人民的待人真诚、热情与开放包容,仍是令外国游客印象深刻的“第一感”。37岁的蒙古国游客乌云琪琪格,如是讲述自己的见闻与思考:“乌兰察布发展非常快,旅游业发达,我想这与这里的人民勤劳、真诚、善良密不可分。”
随处可见的——
融合创新“第一个”
察哈尔右翼后旗草原,一座座如同云朵的新式蒙古包,成为乌兰察布践行文明交流互鉴新注脚。
“这些新式蒙古包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远远望去就像飘浮在草原上的云朵,因此我给自己设计的这种新式蒙古包取名‘乌愣阁日’,在蒙古语中意为‘云朵屋’。”作为乌兰察布蒙古包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童日格以现代家居理念与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
传统的蒙古包空间较小、私密性不太好,也缺少室内卫浴设施。为了让蒙古包在现代生活中更具生命力,童日格选择在保持蒙古包整体外形特征基础上改良结构、拓展功能。
在童日格手中,这种文明融合创新的“第一个”无处不在。他用俄罗斯的樟子松制作框架和结构件,以传统羊毛毡结合新式聚氨酯保温材料提升御寒能力,并在包顶铺设太阳能板。为改进蒙古包采光,他在三层中空玻璃制作的落地窗中嵌入“图尔嘎”(蒙古包的壁毡)。蒙古包内配置的一体化移动式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让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草原生态保护和谐统一。游客住在“乌愣阁日”中,推窗即可见绿,草原风情在古今交融的空间内更具韵味。
现如今,“乌愣阁日”作为民宿,不仅装点着内蒙古各大草原景区,还走出国门,助力蒙古国文旅事业发展。2024年,一座直径30米、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乌愣阁日”,在乌兰巴托一个度假区竣工。蒙古国客户欣赏童日格的创新设计,更叹服于把这些创意变为现实的中国技术。在工厂里,印有蒙古族吉祥纹的“陶脑”(蒙古包的天窗)和“乌尼”(蒙古包的椽子),全部由数控机床加工制成。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只需将创意描绘在纸上,机器就能复刻传统工艺的精美。
“数字化不是传统文化的‘敌人’,而是‘朋友’。”童日格说。2024年,他将一台产自中国山东的数控机床运往蒙古国,并派出一位技术负责人在当地生产“乌愣阁日”。这位负责人既推广数字化技术,也在蒙古国的大学里攻读传统艺术博士学位。“只有通过互鉴融合、交流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永葆生命力。”童日格说。
在乌兰察布集宁区,察哈尔服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进忠手中的蒙古袍,诉说着另一种融合的智慧,“在乌兰察布多民族共生的大地上,察哈尔服饰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文化融合史——既保留了古禁卫军服饰修身的设计,又在与农耕文化融合后,采取了开衩长袍和马蹄袖设计,以方便劳作。”
陈进忠设计的蒙古袍不断创新。他在一些蒙古袍中融入西式风衣元素,采用双排扣和束腰设计,获得更多年轻人喜爱。陈进忠说,文化产品如同河流,唯有不断注入时代活水,才会有不息的生命力,“作为蒙古族服饰传承人,我在用心聆听历史,把握时代脉搏,让服饰语言与时俱进。”
在古道节点乌兰察布,融合理念如一把历久弥新的梭子,正在织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图景。
链接·内蒙古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中欧班列非省会铁路枢纽节点城市。
从古代商贸重地到现代开放高地,乌兰察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道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作为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前沿地区,乌兰察布近年来举办了中蒙新闻论坛、驻华使节走进辉腾锡勒草原等众多国际交流活动,并与蒙古国东戈壁省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环球时报记者 樊 巍 人民日报记者 姜 波 吴 勇 环球人物记者 田 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5日 18 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