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8/de07f7d1-1455-468a-972f-c6f8b29beb34.JPEG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成员参访新疆高新植物工厂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8/787de2a3-0a37-4a97-be56-de96ceefa207.JPEG
交流营成员在库车市体验新疆民俗文化并合影留念。
人民日报记者 李欣怡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8/3f1a1c02-cb5f-4a0e-85d8-381dbc2f729a.JPEG
交流营成员参访新疆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传承发展情况。
人民日报记者 曹鹏程摄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5/28/6a3b54e6-957b-4666-b22c-5524837d9f75.JPEG
交流营成员走进位于库车市老城区的龟兹小巷,同当地歌舞演员合影留念。
人民日报记者 蒋雨师摄
初夏的天山南北,繁花似锦。5月24日至26日,参加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以下简称“交流营”)的媒体和留学生代表先后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拜城县,以及乌鲁木齐市等地开展实地参访调研,触摸文化交流脉动,感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活力。
“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古代中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交流融合,产生了光辉灿烂的龟兹文化。
交流营参访的首站是龟兹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包括龟兹文书、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展品中既有见证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发展的“唐伎乐人物陶浮雕”,也有展示佛教中国化进程的“唐石刻华吉祥佛”,还有体现南北朝高超手工业技术的“龟兹锦”等。
“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展现了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在其中还看到了一些与埃及文物相似的装饰和图案,这表明了古丝绸之路上密切的文化往来。”埃及中东通讯社阿拉伯新闻部主任穆罕默德·穆萨专门就博物馆制作了一条图文报道,向埃及民众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之一。它开凿于约公元3世纪,是中国现存开凿年代最早、位置最靠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交流营成员漫步其间,凝视斑驳的丹青,领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
“这里的壁画艺术具有极强美感,画作的人物形象和颜色搭配与缅甸艺术也有不少共性。”缅甸威迪亚媒体公司主持人温瓦涵表示,中国对壁画艺术进行细致保护,采用技术手段监控湿度、温度,让她印象深刻。
位于库车市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反映了2000多年前汉王朝治理西域的智慧。克孜尔尕哈烽燧与沿线烽燧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配合屯田驻军和西域都护府管理,维护西域的和平安宁,保障古丝绸之路商道畅通。该烽燧残高约13米,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代烽燧。
“中国在文物保护与保存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保护历史遗迹意义重大,它们不仅是连接当下与历史的珍贵纽带,也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宝贵借鉴与启示。”土耳其《自由报》国际新闻主编内杰德·奥兹尤尔特说。
“为各国实现绿色能源转型提供借鉴”
近年来,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建设油气生产加工、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文化和旅游等十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走进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站在智能控制屏前,交流营成员深入了解该项目利用当地充沛的太阳能资源,将其转化为电能进行制氢作业的流程。生产出的绿氢可替代传统的天然气制氢方式,推动炼油产品向绿色化转型升级。
“新疆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令人惊叹。这种创新发展模式,为各国实现绿色能源转型提供借鉴。”马尔代夫公共服务媒体国际事务经理穆罕默德·阿里说。
在乌鲁木齐,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药品生产线吸引了交流营成员的目光。该公司打造了从中药材种植到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这里的药材种类非常丰富,生产流程也实现了标准化。”巴基斯坦国际新闻通讯社中国新闻主编穆罕默德·阿萨迪表示,不少巴基斯坦民众是中医和中草药的“粉丝”,希望巴中两国在传统医学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走进新疆高新植物工厂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走道两侧矗立着一排排五六米高的番茄藤架,翠绿粗壮的藤蔓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酸酸甜甜的口感得到交流营成员的一致赞誉。
“这里的番茄一年产量多少,有出口到其他国家吗?”“秧苗最高可以长到多高?”……参观中,新疆大学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谢尔盖耶娃·瓦列里娅不时提问。工作人员介绍,高新植物工厂采用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不仅节能节水,产出效益也十分可观。普通农业用地一亩番茄年产量最多六七吨,高新植物工厂一亩地年产番茄可达四五十吨。
“这太厉害了!我希望温室大棚种植技术能够推广到哈萨克斯坦,帮助我们提高产量,惠及更多消费者。”瓦列里娅说。
“我爱中国,我还要再来这里”
浓郁的烟火气,是一个城市温暖的灵魂所在。龟兹小巷是库车老城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及风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该文化街区由辖区干部带头规划,居民自发参与布局建设。整个街区既有网红景区的特征,也有当地居民浓浓的生活气息。
品尝“大如车轮”的“巨馕”、跟当地居民一起翩翩起舞、到各个打卡点拍照留念……漫步龟兹小巷,前来参访的交流营成员忙得不亦乐乎。
在参观历史文化名城展厅时,交流营成员纷纷在留言墙上写下参访感言。来自新疆大学的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乌鲁科娃·贝吉迈留言道:“我爱中国,我还要再来这里!”她感慨地说,库车有着独特的魅力,下次再来时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新疆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汇聚了新疆各地的特色商品、美食和民俗文化表演,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5月26日晚,华灯初上。新疆国际大巴扎人声鼎沸,交流营成员被眼前热闹的景象深深吸引。有人开心地品尝小摊上的特色美食,有人专注记录匠人制作铜器的精湛工艺,有人对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赞不绝口。中心广场上,明快的麦西来甫音乐响起,各国青年也加入舞蹈队伍中。欢快的舞步、热烈的掌声、爽朗的笑声此起彼伏。
此次新疆调研行,交流营成员既领略了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也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发展的新疆。“对我来说,这段旅程将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因为我在这里遇见了许多闪亮的人,感受到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也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俄罗斯塔斯社高级记者安娜·福米娜说。(记者 曹树林 阿尔达克 李欣怡)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8日10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