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著名爱国华侨女记者黄薇传略(下)

时间:2017-7-10 17:45 0 312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941年9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要黄薇以《星岛日报》记者去菲律宾开展工作。因重庆蒋政府有指令给香港“外交特派员”办事处,不能让黄微离开香港,无法得到去菲律宾的护照,不得不改道从新加坡去菲岛。入菲境后,黄薇与《建国报》社长许敬诚(即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的许立)取得联系,以《星岛日报》记者身份与当地华侨中、上层人士广泛接触,并在一所学校兼课。12月,黄薇被批准加入共产党,实现她多年的夙愿。

1942年1月,日寇占领菲岛首府马尼拉后,对爱国华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华侨革命组织在马尼拉成立了抗日地下组织“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简称“抗反”),创办了抗日地下报纸《华侨导报》 (简称“导报”)。10月,黄薇化名“南君”奉命负责“导报”编 辑工作。在日寇到处寻踪、追查的艰难环境下,同敌人展开了三年之久的地下斗争。1945年2月,盟军光复马尼拉,《华侨导报》从秘密转为公开,由周刊小报改为大型日报,由油印改为铅印。黄薇先后任编辑主任、总编辑,兼任菲律宾华侨妇女会主席。经理兼发行人是龚陶怡(振国)。在新形势下“导报”致力战后华侨工商文教事业重建的宣传工作,团结广大侨胞支援袓国人民解放斗争。因而为当地国 民党顽固派所不容。他们勾结当地官员,对“导报”进行政治迫害和经济破坏。“导报”于1947年10月30日被迫停刊,发表题为《最 后胜利属于人民》的社论,对反动势力迫害民主进步力量表示严重抗 议。这天上午,一批菲律宾宪兵到报社编辑部要逮捕总编辑黄薇,但黄薇己先一步登上飞机离开马尼拉。到香港后,中共华南分局任命黄薇为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辑。分社社长乔冠华通知她即日到九龙弥敦道新华分社上班。而随后到香港的龚陶怡(黄薇的爱人)被安排到中共华南分局侨委工作。

1948年8月,长子黄坚(龚潜潜)出生。


1949年1月,组织上通知黄薇作好回国的准备,不能带小孩子。黄薇征得哥哥、嫂嫂同意,由在香港达德学院学习刚结束的侄女黄灼人,于2月把小黄坚带往新加坡托哥嫂照料、抚养。送走了孩子, 黄薇同一批民主人士乘船到大连转天津,3月抵北平(后改称北京)。 出席3月24日至4月3日的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委员;5月3日出席第一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和亚洲妇女会议后,到 中南海中央统战部三室(后改二处)报到,任研宄员。6月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即将召开,陈嘉庚'司徒美堂、庄明理、黄长水等华侨代表陆续抵京。黄薇被派去政协担任华侨代表团的联络员。筹备会前,黄薇陪同华侨代表团参观访问刚解放不久的东北各地,为时二个月。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黄薇代表国外华侨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献旗献花,并向会议致贺词。政协会议闭幕后,才回到统战部办公。1950年夏,黄薇 被调到马列学院(后改为中央高级党校)任组织科长。在教育长杨献珍领导下,负责组建“华侨干部训练班”。1951年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成立。黄薇被调到该部任研宄组组长。1952年9月下旬,
胞兄黄复康全家放弃新加坡的优裕生活回国,定居广州;旋即被邀参加归国华侨观光团去首都北京,才把5岁的外甥黄坚送到妹妹黄薇身边。不久,全国妇联和中央侨委要调黄薇去负责妇联国际部和中茵新闻社工作,中联部不放,一直在这个“保密”单位被“保密”起来, 埋头工怍了几十年。
1955年7月初,怀孕将足月的黄薇,因没房伺安置保姆,不得已只好去广州哥嫂家中分娩,21日次子龚平(黄元元)出生,因工作忙,仍托哥嫂帮抚养。直到一足岁后才接回北京。


1962年,黄薇乳腺癌动手术后,去广东从化疗养院疗养。

“文革”开始,“中联部”久经考验的好领导,被打成“黑帮”、 “三反分子”,黄薇不以为然,她对党中央写信反映,信却落入康生之流手中,被扣上“反对康老的现行反革命”和“里通外国”,被扣 押隔离审査、批斗、抄家。后来又在福建省直属机关造反派炮制的所谓菲律宾归侨“美蒋特务集团案”中把黄薇牵连进去,成了罪上加罪, 遣送河南沈丘“五七干校”监督劳动改造。直至康生的反革命罪行被揭露后,黄薇才得到平反。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以后,让她在学习班“学习”长达五年之久,才恢复工作。

1982年7月,黄薇被批准离职休养。


离休后,黄薇被聘为北京集美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女新闻记者协会理事,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闽西委员会顾问、北京菲律宾归侨联谊会顾问。曾到山东的长岛、蓬莱、烟台、曲阜、泰山等地参观。应亲友之邀请到过香港和澳大利亚以及广州、佛山、顺德、中山、珠海、 深圳进行参观访问。1985年,应邀去重庆,参加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的全国新闻学术讨论会。这次聚会,对黄薇的离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又拿起笔,写起回釔录。1984年,黄薇的侄子黄清渠(当时正任广东省副省长)去新加坡探亲,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找到了他姑姑抗日战争时期采写的100多篇通讯 报道,用微信胶卷拍摄带回。黄薇从中选出华北敌后通讯53篇和(回忆一九三八年徐州突围》、《艰苦的岁月战斗的历程一一忆菲律宾《华侨导报》等4篇回忆录计21万字,编撰成《回到抗战中的祖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书名,伍修权将军写序,萧克将军题“以笔为剑, 当得三千毛瑟枪”,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题:“《回到抗战中的祖国》 出版志庆:抗日救亡,驰骋沙场。涉艰历险,以笔当枪。炮声弹影,金石文章。留启后人,永矢勿忘。”由新华出版社于1987年8月出版5000册。还接受了 10多家报刊记者的采访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的三次专访。之后又与老伴龚陶怡等合著《菲律宾华侨抗日斗争纪实》一书。还写了《悼念白求恩大夫》、《延安广播是海外侨胞心中的灯塔》、《陪同陈嘉庚到东北考察的片段回忆》、《从菲律宾回来的革命家一 —忆原中联部副部长许立》等20多篇极具史料的回忆录。黄薇的传略先后被收入《中国新闻年鉴》、《华夏妇女名人词典》、《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中国女记者》(第一卷)、《中国当代名人录》、 《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世界人物辞海》(首卷)、 《集美校友名人录》等多部大型辞书。


黄薇晚年患白内障,动手术后视力好转。1999年腰椎因骨质疏松而出现压缩性骨折,又常因感冒转肺炎和心力衰竭,身体十分虚弱。2000年3月16曰逝世于北京,享年88岁。病危时嘱“丧事简办,不开追悼会,不保留骨灰。” 22日上午在八宝山殡仪馆火化,骨灰参加北京市骨灰撒海告别仪式后,由他的亲厲护送到天津港撒入大海,回归大自然。

黄薇离休时,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局级干部。逝世后,她的老伴龚陶饴将《黄薇回忆录》与本人回忆录合并编成一本《风雨人生》,于2000年1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