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菲华社会] 发聋振聩的 “华教精神”

时间:2017-3-13 14:47 0 251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温陵氏(原载世界日报)

  转眼又到 “纪念《宿务无名氏(引叔)》施维鹏——优秀华校校长、模笵华语教师奖”颁奖日子。记得去年的颁奖大会上,《华教中心》黄端铭主席在发言中吹响“华教精神”的号角,激起千层浪。
  今年年初,应邀到马尼拉《华教中心》会所参与评选工作,“开门见山”一眼望见“华教精神”十六个大字:“忠菲爱华,兴学传薪,崇文尚德,笃志奉公”深嵌墙上,字字如站桩,力透墙背,发聋振聩。
  一堵普通的墙,一旦赋于灵魂和精神,就变得高大活现,不禁驻足仰望解读——
  菲律宾华族约占全菲人口的1.5%强,且大都集中在大中城市,除了象征性地庆祝祖藉国的传统节日,基本上已融入主流社会。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也从“华侨”教育转化为“华人”教育;教育目标也由原来的“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既能适应华侨社会、中国社会又能适应菲律宾社会的中国公民”转化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人”。基于菲律宾华族的社会特征和客观现状,高瞻远瞩地提出“忠菲爱华”,具有审时度势的精明与气度,不失为明智之举。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始于一八九九年,时任中国驻菲首任总领事陈网发起创设《小吕宋华侨中西学堂》(即现在的“中西学院”)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八年,前辈先贤们意识到“教育乃兴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筚路蓝缕、倾资兴学、捐资助学,时至今日,据《华教中心》二零一三年的不完全统计,菲律宾全国各地总共有各级华校165所,在校学生人数约为7.5万人。百年历史证明,没有华校就没有华社,华社、华教、华媒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在海外留根的三大工程。华校是华教的“子宫”,孕育着菲律宾华族中华文化延续的子孙,维系着华族民族身份特殊的使命,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当地其他民族的融合、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责任。此乃“兴学传薪”之真谛也。
  苟子曰: “国将兴,必贵师重傅。”意思是国家要兴旺,必须尊敬老师,重视传授技术的师傅。“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学记》中说: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维护师道尊严,不仅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礼貌,更要从内心敬重老师,重视老师的教导。试问,一个不懂得尊师重道的人,又如何成就一番事业?一个不重视尊师重道的社会,又如何能强国富民?“崇文尚德”用心可谓良苦。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海外薪传的“留根工程”,漫长又艰巨、任重且道远。一代又一代的华文教育工作者肩挑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笃志奉公”地为菲律宾华族培养人才、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宏扬,默默地无私奉献,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风格、何等圣洁的情操!
  我们相信,在“华教精神”的鼓舞下,菲律宾的华文教育一定能再创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