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滴滴数据显示:拼车让高峰出行效率提高27%

发布者: 菲龙网新闻部 | 发布时间: 2017-7-26 17:03| 查看数: 1700|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是一个穿越十环的北京通勤故事。
  家住常营的林煜,在五道口的一家创业公司上班,从东五环外到北四环外,她每天几乎要穿越大半个北京,往返近百公里。在两年前,她的通勤之路可以说是“布满荆棘”。
  彼时,林煜每天在路上花的时间至少有3小时。她默默地把所有可能性都分析了一遍,才发现自己深陷通勤困境:她无法让自己挤在早高峰人流中换乘3条地铁线和1趟公交,更无法承受高昂的“打的”费用和古怪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如此痛苦的通勤甚至让林煜一度有换工作的想法。
  在偌大的北京,为通勤而苦恼的并不只有林煜一个人。苏琦住在北京南城丰台区,在西二旗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通勤选择也让他有些左右为难。从公益西桥站坐地铁虽然只需要换乘1次,但是车厢内逼仄的空间和夏天刺鼻的汗味让苏琦难以忍耐。如果选择开车上班,油费、停车费和下班的疲惫感也让他头疼不堪。
  直到2015年底滴滴出行宣布正式上线“快车拼车”,包括苏琦和林煜在内的很多上班族才终于发现了属于自己的通勤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拼车的横空出世无疑是变革性的。
  林煜可以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对拼车的喜爱——出门必用。现如今,由于工作需要,她平均每天要打4次车。无论是长距离的工作通勤,还是短距离的参会拜访,拼车几乎都是出行首选项。就算偶尔拼不到其他乘客,她仍然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自己坐车。林煜草草计算了一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总共“拼”了150多次,省下几千块的打车费用。“这个数字全北京都没人能超越了吧!”她笑着说,滴滴让自己养成了重度的“拼车依赖症”。
  随着拼车功能的不断成熟和司乘素养的不断提高,接拼车单所需的额外时间越来越少,省钱又不费功夫,几乎成为所有乘客选择拼车的最主要原因。
  苏琦接触拼车稍晚。在妻子的强烈推荐下,他再也不纠结是坐地铁还是开车上班了。从事城市规划行业的他对于出行有敏锐而特殊的嗅觉。在苏琦看来,拼车对于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改善,比省出来的十几块钱重要得多。如果在工作日不赶时间或者在周末和妻子去逛街,他都会选拼车,一年半下来也用了100多单。“我可是滴滴拼车的忠实用户了,”苏琦略显骄傲地说。
  拼车出行的艺术在于,它挖掘出了一种丰富而闲置的交通资源——车内空座。拼车不仅治愈了许多人的都市通勤病,而且让同行上班的陌生人之间有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几个人在路上闲聊的同时也为彼此留出充足的私人空间。
  颇具规模的出行新趋势
DSC0000.jpg

  图1 北京拼车热门区域

  像林煜和苏琦一样,许许多多通勤出行频率高的人,已经将拼车视为最受欢迎的出行选择之一。通过对订单密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图),热门拼车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东西向中轴线周边,即地铁一号线及八通线附近。沿线覆盖西单、国贸、通州万达等区域。此外,办公区、居住区、购物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地都是拼车的热门区域。
DSC0001.jpg

  图2 拼车(左)和非拼车(右)的空间分布

  将订单还原至具体地点(上图),不难看出,拼车和非拼车的订单分布大体相似,但前者更多聚集在城市中心区域。在全国拼车节约里程排行榜上,北京仅次于成都位列第二,同样上榜的还有天津、深圳、广州等城市。
DSC0002.jpg

  图3 拼车订单量和占比的时间分布

  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平台上拼车比例大幅提高。如上图所示,拼车行为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趋势,而且早晚高峰拼车订单百分比也略高于其他时间段。可见,在出行需求较旺盛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拼车。
  虽然拼车行为的发展在城市出行已颇具规模,但是对于拼车效应的研究却仍然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在利用滴滴出行大数据的研究基础上,推出了一份《网约拼车对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分析报告》,填补了拼车行为的研究空白。
  拼车,让高峰出行效率提高27%
  在这份报告中,陈喜群博士是这份研究报告的主要担当,这位研究员利用了滴滴出行对北京市地区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抽样数据,作为进行评价指标的测算,最终定量评估了拼车对运营效率、交通效率和交通可靠性的改善。报告认为,拼车行为提高了车辆运营效率,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进而降低了出行油耗量和汽车污染物排放量。
  作为网约车最核心的两个群体,司机和乘客对运营效率的提升都十分关心:司机希望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订单、而乘客希望自己的出行需求被满足。单位行程载客量是网约车运营效率最直观的量化指标。
  拼车条件下,单位行程载客量是订单数和平均订单载客量相乘的结果。打个比方,在一次拼车行程中共有3个订单,每个订单都有1位乘客,那么这趟行程就比相同条件下的非拼车行程多载2位客人。
DSC0003.jpg

  图4 平均每个拼车行程增加的载客量

  报告首先测算了不同时间段中拼车行为增加的载客量。上图显示,白天拼车提升的载客量比夜间要高很多。由于白天(尤其是高峰时段)打车需求量更大,乘客为了能打到车愿意与他人合乘。早7点-晚11点期间,平均每个拼车行程增加的载客量在2.0与2.2之间浮动。计算可得,高峰时段拼车让北京市运营效率提高了27%。
  拼车增加了车辆在单位行程内的载客量,在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交通效率。而交通效率越高,满足同等出行需求所需的车公里数也会相应减少。
DSC0004.jpg

  图5 由于拼车行为减少的车公里数

  根据上图,由于拼车出行有明显的早晚“双高峰”趋势,北京市路网中平均每小时减少的车公里数也与之相呼应,分别在早8点和晚6点达到高峰,并且在白天保持在较高水平。保守估计,平均每天早晚高峰的拼车可帮助北京减少约23万车公里,其中在早高峰减少11万,在晚高峰减少12万。
  最后,报告将拼车和城市宏观的交通系统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比随机两周内有拼车和无拼车情况下的北京交通可靠性指标,报告发现拼车可以让NPTR(网络规划行程时间率)值减少0.13,NBTR(网络缓冲行程时间率)值减少0.04。前者意味着在拥堵时拼车让北京居民平均每千米节省7.8秒,后者则意味着,拼车让北京居民平均每千米可以少预留2.4秒的出行时间。
DSC0005.jpg

  表1 北京市可靠性指标对比(min/km)

  感受绿色出行的温度
  近年来,在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下,拼车行为变得更加规范有序。2016年3月,发改委、中宣部、科技部等十部门出台《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指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而早在去年1月,时任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也明确表态,支持春运期间网约车平台推出的“拼车回家”服务。
  为了支持拼车在清洁空气、节约能源、缓解拥堵、方便出行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北京和上海等地分别制定了本市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为拼车行为开了“政策绿灯”。
  使用拼车,不仅减少了路面行驶车辆和总的车公里数,而且提高了车辆载客率和交通系统可靠性,为我们带来高效和绿色的出行体验。未来,随着大数据驱动的拼车算法改进和拼车出行比例的不断上升,拼车行为对于缓解峰时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强。
  小小的技术进步为交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最终投射在每一个通勤者身上,让林煜和苏琦这样的普通人受益颇丰。如果把城市看作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机体,那么拼车无疑起到“城市脉搏”的作用,保证我们在其中安然有序地流动,让我们确确实实地体会到有温度的出行。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