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2 发表于 2019-7-22 09:31

火腿情思

作者:东晓(原载于《世界日报》)

火腿厂的生意如日中天,年年分红,祖父慢慢有了积蓄。对老一辈的老华侨来说,不分日夜地勤奋工作,生活节俭,胼手胝足,就是为了回乡“起厝”。六十年代,在菲律滨打拼超过半世纪的祖父,终于实现他平生最大的愿望,在故乡起了“大厝”。1967年一座占地一亩多、楼高两层、依山而建,共计12个房间的洋楼䇄立在故乡的西山山畔,成了那个年代故乡最具现代美感、最漂亮的“番客楼”。

我来菲律滨后,我祖父的股东告诉我,祖父回乡“起厝”时曾经不够钱,股东叫他先预支厂中的钱等年尾分红时再扣除,我祖父做人清清爽爽、热情豪迈,从不拖泥带水,他断然拒绝股东的提议,却把自己厂中的一半股份卖给了另一位乡人。
  
我的祖父祖母是大度的,他把新房分给了他哥哥的三个儿子每人两间房,那时他的哥哥已过世,弟弟也因缺医少药在尚未成亲前就夭折。

这座洋楼里曾经住过我的祖父母,我的伯父一家六口,我们一家七口人,堂伯父一家七口,堂叔父一家六口,加上另一位尚未成亲的堂叔父和老伯姆和我的姑姑表弟共三十几个人。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故乡的工商业尚未发展,许多人靠着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子女又多,我祖母每个月固定给每家每户发20多元的月费,包括我的堂伯、堂叔和堂姑。20多元,在现在已不算什么,但七十年代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20元,20元对一个六七口的家庭来说,是雨露、是甘泉,是一个家庭不受饥饿的保证!

我祖父在他68岁前告老还乡,落根归根。因有一位算命先生告诉他,他只能活到68岁。祖父的股东告诉我,在68岁前祖父无论如何一定要返乡,他交待好生意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路。那时回乡没有直航,必须经过香港,在香港停留时,祖父买了当时最奢侈的缝纫机、收音机和许多金器、布匹和家用用品,带了十几个军用袋衣锦返乡。他带来的一对金手镯后来成了我结婚时的信物,他带来的卡其布成了我小时候每年母亲自己裁剪为我做的过年新衣。

祖父直到1972年才过世。在故乡告老的那几年,祖父关注着故乡的每一件事。他亲自督建由菲律滨华侨捐献的故乡海堤的建设和乡里小学的重建工程。他资助过每一位向他寻求帮助的人。他去世时的送殡队伍连绵数里。
  
我对祖父的记忆其实十分模糊,他过世时我才6岁。但印象中他对我们十分严格,威严十足。但他的言行身教、他的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将一直影响着我们!
  
沿着祖父的足迹,我移居菲律滨已经三十多年了,不同的是,我已在菲律滨结婚生子,也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居。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如今越来越近了,但每次回国我总是那样地匆匆忙忙。回家即是离家时,午夜梦回时常错将他乡作故乡。

三十多年来,每当过年时,无论我多么忙碌,我一定亲自去一趟马拉汶的火腿厂买火腿,我喜欢闻一闻那弥漫整个空间的火腿香味,我多想多看一看再重温我祖父走过的奋斗足迹。
  
我会把火腿送给我的亲朋好友,我也一定要留一个自己品尝,因为我要细细地品味,老一辈华侨的家国情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火腿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