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2 发表于 2019-7-19 09:50

东晓:火腿情思


图为一封封侨批就是一部南洋华侨移民史。
去年,当听到国际火腿厂即将关闭在马拉汶的厂房搬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我有点难过,更多的是惆怅。虽然这家火腿厂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跟我们没有了半点关系,让我惆怅的是这家由我祖父和乡人创办,在上世纪那饥荒的时代养活我们家族几十口人的大厂即将走入历史。
  
我的祖父1900年出生在晋江东南沿海一个秀丽的海滨渔村,讨海捕鱼是海边人们唯一的生计。我的曾祖父生了三男四女,我祖父排行第二,全家九口人靠着曾祖父“讨海”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渔民们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有着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但讨海人的命运却跟大海紧紧相连。上世纪初,在那资信匮乏的年代,没有先进的导航设备,也缺乏准确的天气预报,每次出海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在一次风高浪急的黑夜,我曾祖父和全船的渔民就这样葬身大海,一去不返。

一家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小弟还小,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已成年的两个儿子肩上。曾祖母说什么也不再让他们兄弟俩出海打鱼了,兄弟俩只好在岸边做起了渔产的买卖。在海边生活的人都知道,不管是讨海或做买卖都是靠天生活,卖鱼的生意时好时坏,一家人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艰难生活。
  
曾祖母的娘家看到曾祖母一家的窘境,看不下去了,就劝曾祖母说,大儿子小儿子留在身边,让二儿子下南洋。刚好曾祖母娘家有一位亲戚已早几年到菲律滨,可以去投靠他。就这样全家东拼西凑凑足了路费,买了往菲律滨的“大字”,把祖父送到了码头。那一年祖父十八岁。
  
在海上漂流了近一个月,船终于靠上马尼拉的岸边。陌生的国度,炎热的天气,语言的隔阂,让初来乍到的游子有点吃不消,但一想到要让家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时候,祖父浑身是劲。马尼拉湾畔的海水经年激拍着岸边,涌起了阵阵的涟漪,像在诉说着一代又一代游子辛酸的故事!
  
祖父被亲戚接到了亲戚所经营的菜仔店(杂货店)中,他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就投入了繁重的工作中。上世纪初,菲律滨是亚洲较发达的国家,马尼拉市灯红酒绿,十分繁华。大部分的华人都经营莱仔店,卖一些烟酒、咖啡、汽水和日常生活用品。菜仔店一般经营时间很长,早上五点多就要开门,晚上十点多才关门,祖父白天在菜仔店干着粗活,晚上直到关门才铺着木板在店中睡觉。

就这样做了几年的粗工,祖父省吃俭用,一部分钱寄回家乡,一部分钱慢慢积攒。有一天他联合乡人,自己也做起了老板。在马尼拉市仙切斯街做起了门店,包装味精和薯粉等生意。直到我来菲律滨后,有一次在与菲律滨最大的速食连锁店快乐蜂老板陈觉中的母亲谈话中,才知道我祖父的店铺就在他们的隔壁,提起我祖父的为人,陈觉中的母亲赞不绝口。
  
以前的华侨移居菲律滨的都是青壮男人,很少有女人,有的华侨耐不住寂寞,就娶菲律滨人为妻。但我的祖父比较传统,他的信念特别坚定,一定要回乡娶亲。一来才能有媳妇侍奉年迈的母亲,二来等将来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时才有一个家。三十年代初,祖父整理行装,把生意托附给乡人后,就回国娶亲。后来才有了我伯父、我父亲和姑妈。
  
我祖母是乡中大户人家之女,大家闺秀,三寸金莲,足不出户。跟我祖父结婚,变成了闽南千千万万番客婶中的一员,跟许许多多的番客婶一样,她跟祖父聚少离多,过着独守空房的凄苦日子。

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军的魔爪伸向了菲律滨,1942年马尼拉沦陷,经过炮火的洗礼,马尼拉满目疮痍,许多华人惨死在日军的魔刀下。菲中两国同样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战云密布,交通断绝,侨批也中断了。没有了侨批,断了经济来源,孩子又小,祖母一家陷入了困境。祖母把娘家给她的嫁妆一件一件地典当,金子一块一块地变卖出去,缠着三寸金莲的祖母也要硬着头皮上山拾草拾柴了。有时候连稀饭也吃不上了,已经到了必须变卖眠床的时候。想起远在吕宋的亲人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战争何时能结束?祖母忧心如焚,日盼夜盼,盼望着早日能收到夫君的消息。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在那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菲律滨的华侨只有通过同乡会集体向故乡发电报,电报贴在乡中的宫口墙壁上,电报上一行一行列着在战争中死去乡人的名字。宫口的哭声、哀嚎声,惊天地、泣鬼神。
  
当亲戚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祖母,告示中没有我祖父的名字时,祖母跌坐在那张差点卖出去的睡床上,半天说不出话语,两行眼涙簌簌而下。痛苦的日子终于有了尽头,不久她就收到了祖父寄来的侨批。
  
战后马尼拉百废待兴,许多幸存的华商纷纷重整旗鼓。由于菲律滨华商善于做生意,由华商开的菜仔店遍布在千岛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垄断了整个菲律滨的零售业,这引起了一些心胸狭窄政客的不满。在政客的怂恿下,菲国会通过了零售商菲化案,规定外借人士不能从事零售业。纸令一下,许多华商如热锅上的蚂蚁,有的找傀儡做假老板,有的赶快娶菲律滨女人当店主,更多的纷纷转入了制造业。
  
由于祖父跟乡人合作的是食品的生意,对食品业有一定了解。股东的兄弟曾经在火腿厂做过工。就这样,几位乡人合股在马尼拉市郊马拉汶租了厂房做起了火腿的生意。

菲律滨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深,过年时互相送火腿、吃火腿,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国际火腿厂初创时由于调配的味道十分鲜美,制作的火腿、热狗等肉制品十分可口,买的人络绎不绝,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过年时买火腿的人特别多,有时更排起了长队。




一部好电影 发表于 2019-7-19 14:06

http://www.flw.ph//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flw.ph//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flw.ph//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flw.ph//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晓:火腿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