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5-22 10:58

打造悬疑剧里的“众生相”,《微暗之火》做对了什么

小镇青年爱上了身世悲惨而神秘的成熟女人,两人共同经历犯罪和秘密——悬疑剧《微暗之火》此前登陆CCTV-8黄金档,并在优酷同步播出。播出期间,视频平台站内最高热度8279,电视端收视率最高值1.9863%。
悬疑赛道拥挤的市场中,《微暗之火》的创作有哪些亮点?日前,该剧研讨会在京举行,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微暗之火》用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周洛、南雅等主人公,这超越了对现实主义片面的、狭隘的理解。"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要抽象并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推动电视艺术工作者们都把思想再解放一下。只要我们在创作里面从始至终贯穿了对时代、对人民负责任的精神,就能够处理好各种题材,塑造好各种各样的人物,使观众都能从中吸取培根铸魂的营养,奔向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非类型化表达
作为优酷"白夜剧场"的首部剧集,《微暗之火》由千禧年跨年夜的罗生门案件引入,浓重的悬疑氛围一开局就锁定抓住观众目光。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微暗之火》能吸引观众,在于剧作将生活流和悬疑叙事巧妙结合,,以丰富饱满的叙事结构、精彩精致的语言表达映照出清水镇的众生相。
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负责人赵小波介绍,《微暗之火》播出后在央八和优酷引发热烈反响,累计触达人次1.54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0亿,抖音播放量达55.3亿次。她认为,诗意化的氛围赋予了《微暗之火》新的美学风范,"罗生门"的叙事结构则持续吸引观众探寻内容背后隐藏的情节。生活流的叙事进一步赋予了该剧强烈的现实关照,尤其是其中对女性面临困境的深刻洞察,隐藏着深层的社会关怀意味。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剧中南雅如何被构陷,又看到她如何从污泥中站起来,在微暗的底色之下展现人性的火光。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认为,《微暗之火》的创作过程可以用"众人拾柴火焰高"来概括。作为优酷"白夜剧场"的好开端,剧作在情感和悬疑上有着独特的表现,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让剧情更加真实动人,追求创新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取得了近万的站内热度和多个榜单第一,迎来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品口碑的丰收。
"罗生门"结构
编剧毛云飞介绍,《微暗之火》是一次非常有意义、酣畅淋漓的尝试,也是一次很大胆的冒险。作品通过用"罗生门"的环形结构构建故事、用诗歌作为贯穿全剧的戏眼和线索、用电影式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来写作,实现了电影结构方式和写作方式与剧集创作的有机融合。


丝滑娴熟的镜头调度、耐人寻味的构图色调、复古还原的场景道具还是恰到好处的配乐声效,都充满了电影质感。导演姚晓峰认为,悬疑剧是剖白人性的最好方式,可以直击人性的最深处、最暗处。虽然真实的人性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善恶,但创作艺术作品一定要歌颂真善美。观众能够从剧中看出人性的善良,因为这部作品想表达的是"人在困境里如何被美好的、充满诗意的、属于精神的共鸣所救赎"。他始终坚信,"好的现实主义创作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超越性表达,要高于现实,要让观众在现实故事的讲述中看到希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微暗之火》领衔主演张新成看来,其饰演的主人公周洛是一个非常富有张力的角色,也是一个兼具反叛精神和悲悯人性的救赎者。在对角色深入体验的同时,他也完成了对于自身内心的新探索。这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电影的质感、少年的荷尔蒙感,以及对美的深度诠释,这些都给予了他很强的信念感,帮助并支撑了他的表演。在剧中,大量的蒙太奇镜头描绘了社会风景和男孩内心的挣扎,这种不以台词推动剧情,而是通过画面和氛围来表现的方式,为影片赋予了浓厚的电影质感。
近两年来,各平台的悬疑剧场爆款频出,悬疑剧成为观众瞩目的热门题材。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认为,《微暗之火》离人、人心、现场、观众,离艺术够近。艺术的价值在于引领而不是迎合,这部剧真正实现了"引领"的价值。一直以来,悬疑剧都是国产精品化不可忽视的力量,1.0版本的悬疑剧更追求情节的复杂和视觉的冲击,而以这部作品为代表的2.0版本则在影像语言和主题深刻表达上有所进步。其在人设、叙事、结构上开启了一种创新的路径,形成了高度新颖的整体观感。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微暗之火》虽然借鉴了类型剧的创作路径,但并没有被其捆住手脚,跳脱出了用西方类型片理论解释中国影视剧创作实践的束缚,转而通过发掘生活当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去描写、去塑造,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深邃的人性洞察
主人公南雅、周洛以及镇上人们的故事,不仅体现着过去一代人的命运,更凝练出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探讨的现实议题。小镇故事是引,映照现实是真。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认为,《微暗之火》没有刻画以往悬疑剧中的极端变态的、反人类的人格,反而展现了很多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折射并反思了一种稀松平常却又扭曲的社会心理。由此,这部作品用一种人性的微光让我们得以反观自身,反观在社会演进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伤痛,却又警醒我们要始终保存像诗歌一样明亮的亮色。在他看来,"一切的过往都留下了痕迹,《微暗之火》未必要变成‘熊熊大火’,继续保持若明若暗的尺度,同样能照应出高歌猛进的时代"。


《微暗之火》在现实表达上同样有着深刻的创作笔力,试图在故事之外、探向更深层的人心,也带来一种对人心的鼓舞——南雅和周洛彼此救赎的温暖和勇气,是逆境里本该燃起的微暗之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认为,《微暗之火》既是不典型的悬疑剧,也是不典型的情感剧,但其创作却指向了两种典型意义的构造:基于社会派推理的创作逻辑揭示剧集的社会性立意,通过对人物隐秘情感的挖掘勾勒出剧集的情感性立意,这些典型意义都是以对"人"的充分挖掘来实现的,包括对人情、人性和人生的不同讨论面向,由此来揭示那些关于人的生存与生活的隐秘角落,而对于这些可能残酷的现实,作品又以影像的浪漫与诗意重塑了一重能接纳更丰富审视的意义空间,诗歌既提供了一种艺术化手段,也给出了找寻人精神出口的一种方案。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微暗之火》的表达题旨丰厚而不确定,值得反复品味。它具备心理剧的鲜明特点,即注意刻画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追踪其微妙细腻的神态变化及其无意识根源。与此同时,它又通过有意识地营造悬念、闪回、追踪等镜头组合,激发起观众的好奇心和观剧热情,满足观众窥见真相、洞悉社会奥秘和反思人生的愿望。他表示,该作品可以说是2017年的《白夜追凶》以来国产剧在创作手法上不断寻求创新并且取得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应当视为突出反映国产剧集艺术水平提升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王彦
文:王彦 图:现场、海报、剧照等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悬疑剧里的“众生相”,《微暗之火》做对了什么